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

ID:34221221

大小:26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3-04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b经济第七单元:古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一.中国古农业1.耕作方式变革:刀耕火种→铁犁牛耕(1)工具①春秋战国:开始用铁农具和牛耕②汉:铁犁牛耕两人一牛③隋唐:曲辕犁(2)水利①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灵渠②汉:龙首渠③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筒车)、宋(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2.基本模式(春秋战国、小农经济)(1)原因①直接: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②根本:封建土地私有制(2)特点:家庭为单位,种植业+家庭手工业,精耕细作,自给自足。(3)地位:古华经济中,始终占主导。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

2、(土地国有)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法律确立私有制)古农业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②(生产力)牛耕和工具/技术的改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完善。③(生产方式)小农经济。④(土地)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导的土地私有制。A.“三农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指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问题。是构建社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①农业收益低,生产积极性降,影响农村和谐。②农民工难,影响社会稳定、全面小康进程、基础。③农民负担重。④城乡差距大,矛盾凸显。目标: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二.中国古手工业1.官营

3、(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大,不利技术推广)(1)冶金①原始社会晚期会冶铜。②商(司母戊鼎)。③东汉、水排(水力鼓风)④南北朝灌钢法。(2)瓷①商出现。②东汉:青瓷,北朝白瓷。③唐南青北白唐三彩。④宋景德镇。⑤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3)丝①先秦出现,周斜纹提花。②西汉东西织室,远销欧亚,“丝国”。③唐宋波斯风格。④明清苏杭织造局。2.民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明中后手工工场——资义萌芽)(1)春秋战国/秦汉不断发展,魏晋南北朝受摧残。(2)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后艰难中曲折发展。(3)元朝黄道婆棉纺织,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占主导,清前期资义萌芽缓慢

4、发展。3.家庭(进一步巩固自然经济,抑制商品经济)→小农经济的副业。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提高,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②农业生产进步,提供原料。③商品经济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提供劳动力。B.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成为世界生产中心,丝绸之路为世界输送商品、将亚欧大陆联系起来,对人类文明交流发展起大动脉作用。bb三.古中国商业1.重农抑商(战国秦商鞅变法。护农,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资义萌芽)①秦汉至隋唐:经商受时间地点限制。②隋唐:市/坊分明,时间限制。柜坊、飞钱。③两宋:“交子”出现,

5、商税成为政府主财源。④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清明上河图)⑤明清:棉/茶/蔗/染料成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商帮”(徽商、晋商,卖盐起家,涉及海外)。2.市的变迁①宋前:市与民居分开,市令/市长监管,按时开闭市。②宋后:市/坊界限打破,“草市”普遍,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商镇,随处设店,时间随意,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管。3.城市发展①原因: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大运河、经济重心南移。②表现:长安、洛阳(政治中心+商业中心)。“扬(扬州)一益(成都)二”→南方城市。4.官控的对外贸易①西汉:海陆丝绸之路。②唐:广州,市舶使。

6、③两宋:海外贸易税成南宋财源。④元: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⑤明清:海禁、“闭关锁国”外贸萎缩,只在广州。四.古中国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鲁:“初税亩”承认私有合法性,商鞅变法法律确立。)2.重农抑商(1)原因:商、农抢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统治。(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收地租和征赋役,巩固封建统治。(3)实行根本原因:适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4)经过①开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②西汉:汉武帝、工商业重税。③明清:专卖政

7、策,加征商税,商人地位(农本商末),严重阻碍资义萌芽发展。鼓励垦荒。(5)(影响/评价/作用)①积极: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②消极:封建社会后期,抑制工商业正常发展,阻碍资义萌芽。3.明“海禁”①原因:防倭寇。②表现:人民不得擅自与外国互市,官方主持外贸。4.清“闭关锁国”①原因:东南沿海抗清斗争。②表现: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广州对外通商。影响/评价(3。4。):①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累计,阻碍资义萌芽发展。②阻碍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导致落后。C.古中国商业特点:①城市经济发达。②海陆丝绸之路为主渠道。③北宋最早纸币。④

8、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⑤商、农、手工相辅相成,商业作为补充存在。D.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认识①功能:城市主要为政治中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