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ID:34222474

大小:3.0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3-04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1页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2页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3页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4页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微内容的新闻开发-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微内容生成背景互联网络的兴起仅数十年。但因特网技术的普及,成功营造了天涯若比邻的迷梦。有学者认为在历史长河中,网络时代能区别于人类传播史前五大阶段的原因,仍是因其无与伦比的交往属性。前口语时代里,动作、表情、吼叫或者其他简单的音节借以传递信息的生存方式,产生在语言出现之前漫长的原始社会,祖先们固守着生理活动的时空范围,交流的信息有限而原始。而自语言的根本动力——劳动出现之后,在20000到25000年前,信息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语言的产生,作为一种专门的传播

2、符号,对大千世界的亿万种事物进行高度的抽象,人类第一次与他们的表达对象发生时空分离;同时,在口语传播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则是“语言为思维提供了物质外壳”。1在思想之光呈现的同时,落后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大大制约了词汇量的拓展,封闭仍旧是传统口语社会的象征,信息的扩散与思想的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信息的涌动,时刻推动着历史的发展。随着古老象形文字在埃及的诞生,以及甲骨文在商朝的出现,文字的诞生,不仅展开了手抄传播时代更较之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但书写材料的昂贵同时赋予了知识垄断的特权,媒介第一次服务于权威,潜意识中加速了信息等级阶层

3、的形成。随着印刷时代的来临,大量低成本的复制让信息得以真正自由游走,但也被打上了单向性的深深烙印,专业的传播中心逐渐形成职业的传播者,点对面的传播形式导致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角色泾渭分明不容置换,为思想上的操纵埋下伏笔。随即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普及成为基本的人权,提供专业信息的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与其生活相关的重大事件和各种程序的主要渠道。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耳目一新同时又倍感1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4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迷惑的论断:媒介即

4、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而这一论断无疑在电子传播时代得以充分验证——文字延伸了人类视觉,然而却带来接受信息时感官不平衡的状态。1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维信号的传送被声画合一的多媒体传播阶段取代,广播、电视让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甚至是制造者,利益集团倚赖媒体对重要或次要事件、细节的强化处理与有意淡化,让人们在信息接受的同时无疑蕴含相当的风险。随着90年代因特网从最初的军事目的,逐渐走向商用和民用,网络开放与互动的交往属性,则带来了每个人自由发布信息的权利以及海量信息的产生。

5、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这是一个从部落化到脱部落化的过程。媒体在充分放权的同时,让人们欢呼重回部落化状态:一方面议程设置的消弱导致人们惊觉头顶舆论空间的辽阔,信息的自由流动和操控权似乎重回人间,把关人的权利转移到普罗大众,一个社会化群体甚至一个人都可以进行局部拟态环境的设置,然而,一方面信息在跃升至海量的同时,也更加刺激着人们追逐着无穷的欲望,因此,把关人(无论是传统或是新兴网络媒体)都在全力进行着信息的搜集、加工及延伸的整合工作,达到由点到面的梳理,以过程的全景化展现再到思想的深入性,进行着转化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产生对人

6、们生产、生活的作用力。另一方面,在由现代科技所营造出的地球村中,不同传播主体之间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决定了信息的色彩和流向,传统现实社会中的名人阶层与影响力阶级投射到与原本自由平等的网络社会,不可避免的,刻上了现实的旧梦痕迹,也导致在多元的信息传播中,实际上的把关人在形形色色的网络角色定位中,潜流暗涌。根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2模突破4.5亿人,而且网民数量依然处于上升趋势。受到技术条件压抑良久的社会,一旦受获免费的表达权和信息权,大量微内容得以催生于网络巨大空间,几为海

7、量。3“一则Blog、一条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等等,都成为1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Ml.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来源: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12http://qyjr.weifang.gov.cn/contain/new_subpage.jsp?id=3eb70768fadf49458946612d4b1766873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网址http://bbspage.bokee.com/2009zt/sanlang/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

8、们享受丰富信息的便利之处。然而,海量信息的负面作用,即是收集信息的成本往往已经超过信息本身真正的价值。由此,有价值的信息甚至是新闻,将成为微内容经过二次开发后的良好天然产品,大多来源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网络新闻,恰可在微内容的挖掘中,解决原创性低的问题。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经由微内容自身的开发与聚合,也可产生新的新闻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