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

ID:34234569

大小:64.4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4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_第1页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_第2页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_第3页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_第4页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课堂观课议课模式探究摘要:围绕当前听课评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解决之道。在这当中,笔者认为“观课议课”这一理论观点与新课程理念相近,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听评课制度的弊端。对此,本文结合实例对这一新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有准备地观课议课,观课的主要活动,有效议课,以及善于总结和反思等四个步骤,努力建构一种合理的观课议课模式。关键词:新课程听课评课观课议课模式研究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2010-2011年度学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人文社科类)资助。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2、3-8500(2012)10-0095-02一、问题的提出教师的听评课是一种对话、反思与研究的专业行为,是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的听评课却尚不专业,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听评课的内容面面俱到、缺乏主题。什么都听,什么都评,效果只会大打折扣,缺乏所听和所评问题的针对性;其次,评课过于客套,多数评课者为了“给面子”授课教师,“只评好,不评坏”,“不说好,不说坏,免得大家怪”等现象比比皆是,使得评课流于形式;最后,评课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评课者把精力都放在了教师如何

3、把握教学和掌握课堂上,较少关注到学生的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有鉴于此,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在《人民教育》发表了数篇文章,针对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提出了“观课议课”新的理论,他说:“相对于'听'指向声音,'观'则强调的是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相对于'评'是对课堂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而'议'则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评'有被评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

4、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新一轮的国家课程改革,引进了与传统教育模式相去甚远的教育理念,当前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视人性化和个性化。教学理念逐渐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倾斜,教学模式逐步从“灌输式”、“填鸭式”向师生平等交流和对话发展。新课改理念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已经渗透进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评课制度也不例外,传统的听评课理论面对时代的呼唤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新的模式呼之欲出。它由注重听评课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由听教师、评教师转向观师生、议师生,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观课议课模

5、式,这也是听课评课更名为观课议课的最重要原因。二、观课议课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一一以贵阳河滨小学为例去年12月份,本课题研究小组到贵阳河滨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观摩了该学校三年级语文组的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负责人是贵阳市云岩区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的王老师,参与人员包括贵阳市云岩区各小学指派的三年级语文老师共10人,授课者是河滨小学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课文题目为《花瓣飘香》。与传统的听评课程序不同,观课议课模式至少经历三个步骤,即课前协商、观课、议课。课前协商主要是针对观课的主题,良好的协商与共识是参与观课议课整个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6、缺乏课前的协商沟通是传统听评课活动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我们认为课前不仅要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做足准备外,还需要提前对观课的主题做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力求形成关于观课议课主题的一致共识,并以引导观课议课的方向。在本次观课议课之前,参与者经过一番的讨论,认为应该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情,教师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积极地提问,使学生们都能得出深刻的思想感悟。观课作为教学研修的一项基础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提着板凳,带着耳朵进课堂的听课活动,它强调运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的各种信息,不仅要用眼,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来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7、。在这次公开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参与者不仅把目光放在授课老师身上,在本子上记录着教学实况,包括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突破、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等等。在后来的议课活动中知道,参与者也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知识掌握等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观课活动所要重视的两方面,两者都不可偏颇。在实际的教研过程中,后者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这不得不引起重视。有效的议课,是整个教研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议课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围绕课堂教学信息,参与者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尊重对方、理解教学,探讨教学活动的可能性。

8、在此次议课的过程中,有老师提到在教学中学生容易把相近的两个字混淆在一起,如"摘”字的右半部分写成"商",把“董”和“懂”混淆。接着提出问题:究竟教学中应不应该先把相形词提出来进行对比?然而,这又有可能使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