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ID:34238194

大小:2.19 MB

页数:270页

时间:2019-03-04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1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2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3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4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前言一、概述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县城东北约68°方向XX镇XX村北一带,距XX县县城直距9.2km,运距15km,行政区划属XX县XX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原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实际生产规模为21万t/a。2008年,XX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8]57号批准为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批准开采石炭系2、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5.6353km2,生产能力60万t/a。2009年,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XXXX煤业有

2、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X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雨田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批准生产能力90万吨。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批准开采石炭系太原组2号-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5.3381km2,井田面积减少0.2972km2,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净增能力为30万吨/年。2009年11月29日XX省国土资源厅为XXXXXX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949),批采2号-5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吨/年,矿区面积5.3381km2。2010年1月,XXXXXX

3、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在为其编制《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选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能力提升至900kt/a。二、编制依据1、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委托书》。2、XX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行发[2008]57号)《关于批准XX晋宝煤业有限公司等22座矿井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的通知》2、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3、2009年11月29日XX省国土资源厅为XXXXXX煤业有限公司

4、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949)。4、2010年3月由XX市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5、XX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10]564号)《关于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6、XX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忻煤安发[2008]434号)《关于全市51座30万吨以下矿井2008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XX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忻煤安发[2007]506号)《关于全市99座30万吨以下矿井2007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5、》7、XX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8年5月26日对XXXXXX煤业有限公司2、5号煤层所做的“煤尘爆炸定性坚定报告”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8、矿山救护协议9、供电、用水协议。9、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等。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生产设施和设备,在遵守《规程》、《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先井下后地面、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简化地面生产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整合建设投资。2、根据参与整合矿井的开采范围、剩余储量分布、现有生产系统可利用性,以安全生产为出发点,对整合后的矿井生产系统进行合理布置,进一步完

6、善各生产环节安全设施,提升矿井安全生产保障体系。3、认真贯彻执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政策,通过本次整合设计,进一步优化开采工艺,提高矿井的综合机械化程度,保证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把矿井建设成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标准化矿井。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根据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X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雨田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为900kt/a。2、

7、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计利用该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期间建成的2个井筒,作为主斜井、副斜井,并新凿一个回风立井。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级绳连续牵引车轨道运输,辅以调度绞车。3、矿井投产时(初期)生产采区布置在井田中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同时生产的采区为1个,装备综采放顶煤工作面1个。4、地面充分利用了已有设施,并适度增加了一些地面设施。地面布置紧凑合理、分区明确、线路简捷、占地面积小。5、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建设工期短、全员效率高、用人少、投资较低。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0kt/a,净增300kt/a。2、

8、矿井设计可采储量:44726.8kt。3、矿井设计服务年限:35.4a。4、矿井移交生产时,新增巷道52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