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ID:34240637

大小:66.75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3-04

[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宝典]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1古诗三首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以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代边塞将军的敬佩和赞叹之情。2、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一一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第

2、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新课1.学习《出塞》(1)读古诗,有韵味①读正确、通顺。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打开书104页。板书,读古诗。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

3、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指名读。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引导学生读准:还(hua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将(jia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教(jiao):让。不教:不让。指名读。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①读出古诗的韵律。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自己读,指名读。(

4、2)知作者,解诗题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引导学生答出;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②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教师准备资料: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寒》(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3)明诗意,悟诗情

5、①明诗意: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B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第二句是哀叹远

6、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D请1——2位同学②悟诗情;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我们就展开想像,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请你边读边想

7、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C品读悟情:a秦时明月汉时关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一轮明月,照榷着边疆关塞。教师引导: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看出怎么绝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关注;秦时明月汉时关教师补充资料:出示: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作者的朝代一一唐朝(618——907)作者王维(698——756),请你根据这组数字,估算一下边关受匈奴外敌的侵扰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你再读这句时应该怎样读?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

8、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都读读,读出时代的久远。b万里长征人未还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