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

ID:34242530

大小:7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_第1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_第2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_第3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_第4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学课本问题答案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想一想,议一议答:海葵的腕上有刺细胞,可以攻击小鱼虾,获取食物,但它不能移动,取食范围很小;寄居蟹经常受到天敌的侵害,反抗力较弱,为了生存,它经常背着用来躲避的贝壳,让海葵附着在上面,避免被侵袭,海葵也可以得到较多的食物。观察与思考1.答: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不能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是辐射对称体形。这种体形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捕获猎物。2.答:水螅遇到水蚤时,水螅的刺细胞能迅速射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把毒液通过刺丝注入水蚤体内,将水蚤麻醉,水螅用触手将水蚤捉住送入口中,

2、再由口进入消化腔。吃进去的水蚤在消化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练习1.答:腔肠动物(ABE)扁形动物(ACD)2.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3.答: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想一想,议一议答:由于儿童不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喝不清洁的生水,吃没有洗净的蔬菜、水果,饭前便后不洗手。所以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实验1.答:是两侧对称。2.答: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

3、功能。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3.答: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练习1.(1)(×);(2)(×)。2.(BEF)属于环节动物,(ACD)属于线形动物。3.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4.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

4、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想一想,议一议答:长有贝壳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称之为软体动物。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观察与思考(P12)1.答:贝壳具有保护柔软的身体的作用。2.答:河蚌等用足运动,用鳃呼吸。3.答:.双壳类动物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1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节,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3.答: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旁栏思考题答:附肢分节对运动的增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附肢都是内有发达的

5、肌肉,与身体相连,分节使其有了关节,更加灵活。这样节肢就有了多样的用途,运动、挖掘、捕食、感觉、清洁、咀嚼等等作用.是昆虫(节肢动物)完全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练习1.判断(1)(×),(2)(×)。2.(A)。3.4.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5.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

6、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第四节鱼想一想,议一议答: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有脊柱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是无脊柱的。脊柱对鱼的身体有支撑作用,脊柱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观察与思考1.答: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多数侧扁,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2.答:不全面。鱼的体内有脊柱,脊柱上附着的肌肉能产生运动的动力。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3.答: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

7、相比,溶解的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4.答: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亡。旁栏思考题答: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大都用鳃呼吸,如鱼类;但鲸鱼、海豚等具有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还有乌龟等水生爬行动物也是用肺呼吸的;另外,大多数低等水生动物用体表呼吸,如涡虫等。练习1.答:体形:流线型;体表特点:常有鳞片覆

8、盖;呼吸器官:鳃;运动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