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ID:34256136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_第1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_第2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_第3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_第4页
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内容模板 - 昆明理工大学根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家技术发明奖公示项目名称:高原山地输电线路雷击站端检测与分析技术主要完成人:束洪春(昆明理工大学)、张广斌(昆明理工大学)、董俊(昆明理工大学)、司大军(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曹璞璘(昆明理工大学)、马仪(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奖种: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简介高原山地雷电活动频繁,输电线路跳闸多由雷击引起。本项目历时十余年,先后在云南省应基面上项目、科技攻关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持续开展研究。项目研发了输电线路雷击站端检测与分析技术及装置,由研制的宽频测量元件或由线路电流互感器实现对电流行波的传变,由研制的电流行波高速采集

2、装置实现宽频暂态电流行波的记录,借此于变电站端实现输电线路雷击与非雷击故障的辨识及定位、雷电绕击与反击的识别、注入线路雷电流波形参数的反演恢复,为线路故障原因与性质的辨识和准确定位,为增强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应用和防雷改造设计的针对性,以及为电网实施差异化防雷,获取线路雷击易闪段和雷电流波形参数,提供了一种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攻克了输电线路雷电防护工程中长期困扰的如何识别雷电绕击与反击和准确获取注入线路雷电流波形参数的两大技术难题;攻克了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测距一直以来没有得以实用化的技术难题。项目成果取得如下创新:(1)提出了利用变电站端电流行波数据来实现输电线路雷电绕击与反击辨识方法,

3、以及对注入输电线路导线的雷电流波形主要参数进行反演恢复的方法;提出了将雷电定位系统的雷电记录与线路行波采集装置的暂态行波信息进行融合的线路雷击故障性质识别及测距校正优化的方法。(2)提出了从海量暂态数据中筛选有效行波数据的方法,发明并应用广义模量,通过含时间约束的半监督聚类,高效辨识行波数据与干扰数据;提出了行波数据多维度、多条件和浮点数索引方法,集成在Comtrade中的压缩字对齐,构成WAH位图索引,实现从海量数据高效检索有效故障行波数据。(3)提出了基于Hough陡直线检测的行波波头标定方法,解决了一直以来无法自动辨识故障点反射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跨库或跨平台复用历史案例的智能测

4、距方法;提出了利用故障线和健全线主导波头时差信息的环网线路单端测距方法,以及利用两个时窗内关联波头到达时刻信息构造算法实现单端测距的间接延拓方法,拓宽了单端测距的范围。实现了线路单端行波测距的实用化。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7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3篇,其中EI收录40篇。本项目所研发的输电线路雷击站端检测与分析技术及装置自2005年第一套样机挂网运行以来,经历了三次硬件和软件升级改进,形成两类工程应用配置技术体系。在华能澜沧江公司水电厂送出线路和云南电网20余座变电站、60余条线路推广应用,近3年来成功检测并准确定位输电线路70起闪络故障,其中正确识别31起雷击故障、15起山火故障和24起

5、其他短路故障。将高速行波采集记录分析系统对线路故障性质辨识及测距、雷电绕击与反击识别、注入线路雷电流波形主要参数反演的结果,进一步与雷电定位系统记录分析的沿线路走廊附近地闪密度等信息进行融合和关联分析,划分各线路易闪段并细分绕击与反击频发区段,为云南电网220kV及以上电网防雷改造方案的优化和提升差异化防雷措施的针对性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束洪春: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全面组织实施和管理,并主要完成了线路雷击分析与辨识方法研究。对《主要技术发明》中技术发明点1、2、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占本人全部工作量的90%。获发明专利17件,发表EI收录的期刊论文40余篇,于科学出版

6、社出版《电力工程信号处理应用》和由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出版《行波暂态量分析与故障测距(上)、(下)》专著2部,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2项均排名第1)。张广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了雷电流波形参数反演恢复方法及算法、海量数据筛选有效行波方法、故障点反射波辨识标定和单端行波测距实用化的研究,对《主要技术发明》中技术发明点1、2、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占本人全部工作量的90%。获发明专利3件,发表EI收录的期刊论文6篇,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排名第2)。董俊: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了行波准确标定方法比较研究、电力系统高速暂态波形发生平台和行波高速采集装置的设计与研发,对《主要

7、技术发明》中技术发明点2、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占本人全部工作量的90%。获发明专利2件,发表EI收录的期刊论文2篇,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1项排名第3,1项排名第4)。司大军: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了雷电冲击电晕建模、频变参数线路任意点雷击电磁暂态仿真及单端行波测距相关方法研究,以及宽频测量元件、高精度同步时钟研发,对《主要技术发明》中技术发明点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工作量占本人全部工作量的85%。获发明专利授权5件,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