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

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

ID:34270576

大小:20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4

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篇第讲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时冲关练三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时冲关练(三)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2014·枣庄一模)北大教授吴宗国提到,秦始皇和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辛苦的皇帝。其“辛苦”的共同原因是(  )A.新制初创,尚不完备B.废除丞相,皇帝集权C.实行分封,地方权重D.内阁权重,威胁皇权【解析】选A。秦、隋两朝都是制度初创时期,秦代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故A正确;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故B错误;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故C错误;明代设置内阁,故D错误。【百家争鸣】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

2、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2.(2014·云南一模)隋代有“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的服色制。宋代已不见官方的服色规定。南宋《梦粱录》说:“街市买卖人,各有服色头巾,各可辨认是何名目人。”下列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明了宋代行业等级森严依然存在B.体现了宋代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反映了宋代官府对商人的管理有所改变D.说明了商业的发展对传统贱商观念的冲击【解析】选A。由题干中隋朝严格限制商人服色的制度在宋代被废除的信息可知宋代逐渐

3、取消了行业等级制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两宋时期,随着政府对商业限制的减少,商业不断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社会上贱商的观念也有所改变。故B、C、D正确,不符合题意。3.(2014·南通二模)“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解析】选B。“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可知科举对选拔人才有一定作用,不是强调缺陷,故A错误;“

4、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可以得出对于科举考试的制度是肯定的,故B正确。4.(2014·泸州三模)观察下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同时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B.利用山川形便,防止地方割据C.保障大都安全,实现以北制南D.管辖险要地区,提高行政效率【解析】选C。图示反映的是元朝行省制度,主要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A错误;图示主要反映大都周围的行政区划设置,故B错误;材料“将

5、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说明是保障大都的安全,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提高行政效率的信息,故D错误。5.(2014·广东高考·T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C.分封制恢复D.“市”突破空间限制【解析】选B。由题干中“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说明唐代实行了均田制,“违法卖买”说明由于土地买卖现象存在导致土地被“恣行吞并”,均田制受到了破坏。故B正确。A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C与题意不符,D在宋朝出现。【加固训练】(

6、2014·江门一模)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有(  )朝代南 方北 方人口(户)占全国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302554172.9%112247627.1%A.北方安土重迁的观念较淡薄B.北宋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南方,使南方人口大增C.经济重心南移和战争频繁导致人口不断南迁D.由北宋人口数量的减少可知汉唐经济远比宋代繁荣【解析】选C。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安土重迁观念南北方都浓厚,故A错误;北宋的都城是

7、开封,不在南方,故B错误;从西汉到北宋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民不断南迁,因此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不断增加,北方不断减少,故C正确;人口的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的变化,而且宋代经济远远比汉唐经济发达,故D错误。6.(2013·福建高考·T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选B。根据题干

8、材料信息,可以知道唐代工匠不可随意转行,并且政府严格规定了工匠技艺传授培养的对象和年限。据此可判断①④的说法有违材料和史实,只有B是符合题意的。7.(2014·广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