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

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

ID:34278624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4

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_第1页
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_第2页
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_第3页
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_第4页
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X溜子道掘进地质说明书一、概况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XXX工作面生产系统,满足巷道行人、运输、通风及管线敷设的需要。XXX1溜子道地面相对位于小xxx村西北,地面对应区域均为农田。地表没有河流、水体及大的建筑物,地面标高+190m~+198m。XXX溜子道东起XXX进风上山的测9点,南为XXX回风上山,西至XXX回风巷,北为落差0~20m的正断层。XXX1溜子道相邻北部的七采区十一层煤已于2004~2007年开采完毕,南部31101工作面已于1983年开采完毕,东、西部为XXX预采区域,对XXX溜子道的掘进均无影响。XXX溜子道自XXX进风上山测量点“9”点处开门,按方位270º顺十一

2、层煤掘进,长度100m,调线按方位210º、坡度30º掘进上坡,长度40m,然后按方位280º顺十一层煤掘进120m与XXX回风巷贯通。根据XXX回风上山实际揭露情况及资料分析,XXX溜子道附近中、小型断层发育。断层及开门口附近,围岩应力集中区域,矿压显现明显。本次巷道设计长度:260m。巷道服务年限:1年二、地质构造情况XXX溜子道处于中型断层F26和F6之间,派生小型断层可能较多,同时根据临近XXX回风上山实际揭露,地质构造较复杂,对掘进有一定影响。F26:走向275°,倾向185°,倾角60°,落差20m,由于多次巷道揭露,控制程度可靠。F6:走向260°左右,倾向350°,倾角

3、60°,落差30~80m,由于多次巷道揭露,控制程度可靠。f:走向270°,倾向180°,倾角40°,落差12~20m,由于溜子道与该断层平行掘进,对掘进影响较小。f1:走向295°,倾向25°,倾角40°,落差3.5m,由于在揭露该断层之前,巷道已按30°起坡,故该断层对掘进影响较小。三、水文地质情况根据XXX进风上山和XXX回风上山实际揭露分析,XXX溜子道掘进地段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受水威胁,对掘进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地表水情况:91102工作面地面相对位置位于东刘上旺西北,地面对应区域均为农田。无河流及积水区,地势平坦,地面标高+180m~+185m。煤系上部第三纪红色粘

4、土岩在该区厚150m左右,不含水,不导水,经开采证实及本次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潜水对61101溜子道掘进无水害威胁。2、老空水:XXX溜子道远距31101工作面采空区60m以上,七采十一层采空区有自然疏水通道,且标高均低于XXX溜子道的最低标高,因此XXX溜子道掘进不存在老空水威胁情况。3、岩溶水: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四灰、徐草灰、奥灰。(1)、四灰:为十三层煤直接顶板,位于太原下部,上距十一层煤30m左右,根据近期采掘揭露情况分析,在-210m水平以下揭露,四灰水呈淋水的形式出现,随后枯干,说明只是裂隙静态水,在-210m水平以上揭露,枯干无水,所以对XXX溜子道的掘进工作无影响

5、。(2)、徐草灰:徐灰厚5.5m,草灰厚11.0m,中间有2~10m的粘土岩相隔,可视为一综合含水层,距十一层煤底板68m左右,富水性较强,水质属硫酸钾钠型,以静水为主,是矿井充水的重要因素。(3)、奥灰:是煤系地层基底,厚800m左右,上距十一层煤底板平均104m,富水性中等至较强,水质属硫酸钾钠钙型,以静水为主,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由于XXX溜子道掘进标高在-95~-167.28m,徐草灰水位为-252.60m,奥灰水位为-245.96m。(2011年1月10日观测),掘进工作面最低标高高出徐草、奥灰水位78m以上,故徐草、奥灰水不会对61101溜子道的掘进工作形成水害威胁。4、

6、断层水:中型断层F26、F6和f经过多次巷道揭露,不含水,不导水,且本次巷道掘进的最低标高在-167.28m,高出底板含水层近百米,因此XXX溜子道的施工不存在断层水的威胁。5、钻孔水:XXX溜子道掘进地段有补3号钻孔,该钻孔使用高浓度水泥砂浆封孔,封孔质量良好,故不存在钻孔水的威胁。6、顶板砂岩水:XXX进风上山、回风上山掘进期间未出现顶板砂岩水,经分析XXX溜子道掘进期间,也不受顶板砂岩水的影响。预计XXX溜子道掘进期间正常涌水量0m3/h,最大涌水量0.01m3/h。四、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十一层煤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六层煤为75m左右,下距十三层煤为37m左右。煤层厚度1.5~2

7、.2m,平均为1.8m,煤层沉积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煤层结构复杂,中部夹一层较稳定的棕褐色高岭石夹矸,俗称"红石",厚0.05~0.15m。煤层裂隙较发育,延伸方向与煤层走向基本一致,240°左右。十一层煤直接顶板为2.2m的粉砂岩,深灰色,节理发育,胶结致密,硬度为f=5;老顶为厚9.42m的中、细砂岩互层,胶结致密,层理清晰,上部以钙质胶结的细砂岩为主,层理不明显,中部夹少量坚硬细砂岩,互层硬度为f=6。直接底板为0.5m的泥质岩,灰白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