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

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

ID:34281924

大小:7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4

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_第1页
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_第2页
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_第3页
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_第4页
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惜福,培福,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福”?“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这是长远的福。吃亏是福,奉献是福,忍让是福……第五福是:“善终”真正大智慧的人,除了研究生,一定会研究死!如何健康长寿?养身——养心养五种心=孝顺心+惭愧心+慈悲心+感恩心+敬畏心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开。百善孝为先心波的力量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水之道答案》(人体有百分之八十是水)量子科学。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用智慧来看待什么是福?例如:很多人努力赚钱买别墅,可一年住不到一个月,只有度假时住上几

2、天,但又必须找两个佣人来看别墅,那到底是主人有福还是佣人有福?如何惜福,培福?有把握不得癌症的举手,有把握不离婚的举手,有把握一定能把孩子教好的举手车子、房子、妻子、孩子,但前提是身子健康:10000这个前面还有个正负——德健康、长寿、钱财、地位、名望、平安、家庭和睦、子孙兴旺,这些都是“物”,都需要足够的“福报阴德”来转换,所以《易经》讲“厚德载物”。明白:积德修福之重要,损德消福之可怕。《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既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人林则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

3、而多财,益增其过。”积财损道范仲淹先生的祖堂:岁寒堂想到夫子在《论语》里面的教诲: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范仲淹又在祖堂门口种了两棵松树,取名:君子树!然後在两棵松树当中有一个亭,这个亭上他写了一段话:清荫大庇,期与千年!这个庇荫一定可以达到千年以後的子孙。这树绝对不是拿来乘凉而已,是要拿来提醒後代子孙。因为这两棵树的名字叫君子树,时时告诫子孙要“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要时时记住君子能时时不改自己的气节。所以已经一千多年了,他的後代子孙没有出败家子。我们就深深体会到一个家道对於後代子孙影响之深远。范仲淹的后代传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学之道,在

4、明明德《大学》讲:“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说:“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惜福——填补漏洞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害人,不贪便宜,不纵欲,不欺骗人,没有恶习如何改善自己:悔过,感恩,报恩!培植福田:恩田、悲田、敬田恩田:知恩,感恩悲田:博爱,奉献,扩大心量酒杯:有一个人拿着酒杯在水缸里取水,因盛水太少,他便想这一定是缸里的水太少了,如果到河里取水的话,一定会多些。于是他就到河里去取水,可是所得的水依然不多。他想,现在是秋天,一定是河水太小的缘故,如果到大海去的话,肯定会得到很多。可是当他从大海里取出杯子时,发

5、现还是只得到一点点水。我们本具的福报和智慧就像海一样大,水一样多,而我们之所以只得到一点点,决不是因为外在的福慧有限,而是因为我们用来盛装福慧的心量太小,自私狭隘,犹如酒杯。如果不扩大盛装福慧的容器,只是不断地更换地方、行业或扩大规模,以为这样就可以增加财富,就如那个用酒杯取海水的人,只会贻笑大方。敬田:心怀谦卑,敬畏圣贤、长辈《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孟子也说: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易经》: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事故谦之一挂,六爻皆吉!《佛说佛名经》:有惭愧者可名为人,若无惭愧者,与诸禽

6、兽不相异也。越成功的人越谦卑,稻穗越成熟丰满垂得越下来。学问深时意气平。礼敬他人,人生会遇到诸多助力,傲慢之人,人生会遇到诸多阻力。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福田靠心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中国古人最精辟、最哲理、最开悟的一句经典。可是一般人却只知谋事的“人”、不知成事的“天”;只重谋事的“人”,忽视成事的“天”。这也难怪,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天”到底是什么。谋事的“人”自然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我们精心打算、筹划、安排、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成事的“天”呢?难道就是我们抬头看见的天空吗?或者说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可预知的“运气”吗?圣人告诉我们,“天”其实也是我们自

7、己!只不过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过去的自己。是我们自己过去的行为、言语、心念依据能量不灭而储蓄的一种势能,通俗的语言叫“德”,即所谓“福德、阴德、功德、道德”。就像电能,虽不可见,却会转化成各种强大的力量。所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德”。最重要的两个字:道德!五伦八德自汉武帝时代起,将儒家学说正式确立为教育政策。其修身教学内容是首重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一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宋朝朱熹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