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

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

ID:34285095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_第1页
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_第2页
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_第3页
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隐性功能刘瑞芳功能,在社会学上,是指某一活动或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从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新课程提出的课程资源广义上是指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课程的要素来源和课程的实施条件。也就是说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学校、家庭、自然和社会中所有能够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思想、知识、经验、人力、物力、财力等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载体和开发主体也呈现多元化,除了课程专家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新课程资源观表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在自然、社会、人组成的复杂的资源系统内进行

2、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必然会与自然、社会、人产生交互作用,形成多方面的功能。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功能也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功能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的功能,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出现的非预期功能。功能不一定对特定活动只有促进作用,还有阻碍作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功能又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比如:花费精力、加重师生负担就是负向功能。本文主要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所带来的四个正向隐性功能进行探讨。一、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生成的功能人的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离不开家庭、社

3、会的支持。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可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学校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必须以家庭、社会为学校开发和利用其课程资源创造条件为前提。这就决定了学校必须摆脱孤岛状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寻求社会各界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解、参与和支持,使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学校可与社区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发企业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可与家庭建立家校联系卡,共商教育问题;还可发挥具有不同背景、特长、爱好的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资源优势,如聘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学、指导等。从学校“走出去”到“请进

4、来”,学校、家庭、社会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互助合作、和谐互动,既调动了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识,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矛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又沟通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关系,促进相互间的了解,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目标、教育价值观念协调统一,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影响在不同时空紧密衔接、优势互补,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从而生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二、促进教师合作文化生成的功能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有内容和形式之分。教师文化的形式指教师之间相互关系的类型和联系的方

5、式。本文的教师合作文化是指教师文化的形式,即教师之间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合作的关系。新课程资源观认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载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发挥教师个体资源的作用。还要发挥教师群体资源的作用。教师群体由充满独特个性的教师个体组成,不同的教师个体拥有不同的教育思想、知识经验、教学技巧、兴趣爱好等,教师的群体智慧是个更大的课程资源库。开发和利用教师群体课程资源,是教师合作文化生成的重要依托。而新课程实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是开发和利用教师群体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由于上述课程的开放性、跨学科性、主题性和教师个人知识、能力、时间的有限性,教师之间必须超越年

6、龄、所教年级、所任学科的界限,从个人独立自主完成教学任务转变到彼此交流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依靠教师群体智慧完成教学任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在由自然、社会、人组成的复杂的资源系统内进行的,它牵涉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多种知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在充分发挥各自知识、能力、人际关系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分享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和质量。而且,由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一个摸索、起步阶段,也要求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共同探讨,以更快更好地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能、技巧。比如: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验、成果建成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7、不仅同学科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合作,由于同一课程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这种课程资源的多质性使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或为可能。就在教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会逐渐走出个人主义文化的藩篱,把合作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专业生活方式,从而生成教师合作文化。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要想获得专业成长必须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熏陶和锤炼。新课程资源观认为,教师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