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

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

ID:34289090

大小:72.2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4

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_第1页
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_第2页
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_第3页
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_第4页
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情境教学中弊端及对策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置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2、无效情境,花里胡哨为哪般?听一年级的活动课《游园中的数学》,看课题,本课肯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位教师执教:“老师所在城市有一个著名的旅游乐'欢乐谷”点击课件,出现了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热闹的视频:许多小朋友在'‘欢乐谷”尽情地玩乐,几分钟就把孩子们深深吸引住了。“今天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欢乐谷'去玩一玩。”接着老师抛出第一个问题:“到了门口,你们会看到什么呢?”学生开始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对游乐园的印象猜测:"过山车。”"碰碰车。”“穿梭时空。”……学生猜各种有趣的活动项目,没想到老师让大屏幕出示的却是两排盆花。不少学生发出“哎”的叹息,听课老师哑然失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3、这些花的摆放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研究盆花摆放的规律。师:“进入大门,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学生又开始“兴奋”地猜测,当然还是意外地出现“一排排灯笼”,让学生找排放的规律。接着进入“卡通城”,一阵可爱的卡通出现了,孩子们多开心啊。但画面马上变成了一行大狗小狗,让学生找规律:再之后是动感十足的“完美风暴”“太空穿梭”等活动场面,随即出现“完美风暴闯关题”“太空穿梭闯关题”这就是“游园中的数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音形并茂、活泼有趣的画面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但这种热闹似乎一次次打断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搅得他们心神不定。试问:这样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

4、的“生活情境”课件,花里胡哨究竟为哪般?二、蜻蜓点水式情境,有效果吗?现在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过于追求新课程理念,但是对新课程的理念又把握不住。导致现在的公开课一开始的问题情景非常的隆重,越到后面就越没有味道,学生也回到了原始课堂。虽然高喊着“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在回到情境中自主的建构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忽视了真正的将学生带人情境,并且能够贯彻到底。例如,一位老师苦思冥想的想到在导入新课可以用买东西,可是买完了东西,就开始灌输式教学,根本就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境对于教学又有何意义!三、现实生活削弱“数学味”有些现实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干扰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导致了课堂

5、效率低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教者创设了杂乱无序选择饮料和点心的环节让学生体会找规律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如果小明先选牛奶和饼干再选果汁和汉堡会怎样?”生:'‘身体会不好。”“会拉肚子。”“营养跟不上。”。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小明这样选择会不会遗漏呢?”绕了一圈,学生也没能从生活情境中学到应学的数学知识。这一现象的出现,体现了生活情境创设对数学知识学习既有效又干扰的辩证关系。有些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削弱'‘数学

6、味”,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四、生活逻辑缺乏真实性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实际生活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捏造出来的。如教学“周长是多少”,教师设计一个情境:“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呢?”小动物们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瓢虫第一,蜘蛛第二。蜗牛第三,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蜘蛛跑的最快,应该蜘蛛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最起码的生活逻辑,而不是教师随手捏来、信口开河。五、媒体演示缺乏自主性有些情境一味注重使用多媒体,看画面如此“精美”。而且有些实验操作给媒体一演示,简直是“分毫不差”。如在教学“相

7、遇问题”应用题,首先媒体出示一幅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然后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景⑤: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但我认为,如果这里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其实,情境创设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媒体。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表面上看是教师对教材挖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