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

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

ID:34293528

大小:76.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4

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_第1页
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_第2页
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_第3页
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_第4页
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重才品节学贵安钻迷月挽着潮在视野所不及的地方就因为无须琢磨焕出明光由是而逡巡而逡巡有风雨漫天水手为爱着自己的船忘去了海的颠簸这是88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在27岁那年伦敦留学时写给友人的一首新体诗,那一年,他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造船系改投伦敦大学天文台,开始了他毕生探寻的天文学研究之路。而在科研之外,诗词则是与王绶琯先生结缘一生的兴趣爱好。在夜郎古国结识诗词贵州桐梓,夜郎古国所在地,是王绶琯结识诗词的地方。1936年,13岁的王绶琯考取了福建马尾海军学校。一年后,抗战爆发,海军学校被迫西迁,最后落脚在

2、贵州桐梓。王绶琯回忆说,当时学校在那里租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大院金家楼作为流亡校址。西迁时老师们都没有携带眷属,师生在课余、饭后相处的时间很多。有几位老师是诗词爱好者,使爱好文学的同学得到了引导、启蒙。老师们随身携带的各种诗词选集也在学生中传抄。在桐梓学习生活的几年间,王绶琯经常和李作健、陈克等几位同学习作唱和,那也成为了他在流亡期间一段难忘的回忆。王绶琯笑着告诉记者,至今他还和李作健保持诗词往来,而两人现在都已是90岁上下了。1940年,王绶琯改学造船,造船班设在重庆郊区。那一段时间,他还接触到不少西方1

3、9世纪浪漫派诗人的译作,也开始收集报刊上的新诗(白话诗)。1945年~1952年,在英国留学期间,王绶琯随身带了两本手抄的诗词,还夹了一本在桐梓时同学借的南宋词(同学上前线了),这本书一直被保存到“文革”后。当记者问到在英国期间是否也写诗的问题时,王绶琯想了想说:“想家时就写。”那时他开始脱离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态,对名著佳作逐渐能够品味。那几年他还热衷于探索新诗,也尝试创作,但自觉总是离不开旧体诗的窠臼。回国后,他因为工作忙,写得少了,但抽空还是到旧书店“淘旧书”,尤以诗集居多。真正品诗写诗多的倒

4、是在“文革”那几年,当然都是默诵和腹稿。“文革”后,王绶琯将其写出来编成了一个小集《牛棚集》。1989年,王绶琯应老一辈数学家孙克定之召共同创建了中关村诗社并任社长数年,诗社的社友们也多是科学家,他们提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以诗匡世”,并刊有《社友诗抄》多部。2006年,他在友人的建议下出版了《塔里窥天王绶琯院士诗文自选集》,在该书的前言中,他写道:“这些乌合的"故我"聚到一起后,我不无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始终没有走出过"象牙塔"(拜科普之赐,是"塔"的范围始终在扩大),也始终是在"以管窥天"(只不过有

5、时候用的是观测天文现象的"管",另一些时候则是地道的"管窥蠡测")。据此现状,这个集子就取名为《塔里窥天》。”人生多面体中两个最光彩的面作为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开创了中国的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领域并予以推进,他也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早期创建者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又和苏定强等共创了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方案。1993年,为表彰他对天文事业的贡献,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3171小行星命名为“王绶琯星”。在谈到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时,王绶琯表示,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如果一定说它

6、们有关系,或许就是在哲学性和气质上有相似之处。如杰出的科学家和诗人都要具有很高的想象力;都要心无旁骛、沉浸其中;大小成果都往往会出自“顿悟”;等等。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多科学家对文学艺术感兴趣,但也有不少人对此不感兴趣。王绶琯认为,人生是个“多面体”,科学与艺术各成一面,相映而不相融。“科学追求认知,艺术捕捉感受,两者是人生多面体中两个最光彩的面。”在科学研究和诗词创作的方法上,王绶琯则认为有很多共通之处。王绶琯说,在做科研时,他每天早上到单位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去图书馆查阅一遍最新的科技文献

7、,感觉有价值的就会记下来。作诗也是一样,当读到别人的好诗或在生活中对自然、人生有所感悟和触动时,也会“储存”起来,当一闪念的警句产生时,就将其条理化、入律、成诗。谈到这里,王绶琯笑着说:“我作诗比较慢,不是那种出口成章的人。但要写好一首诗,我首先会投入,常常就忘记了其他事情,"废寝"是一定会做到的,但还做不到"忘食",因为一家人都摆好了筷子在等着了。王绶琯认为,喜欢某种东西就要自我实现,争取达到最高境界,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学科学,学写诗都是一样的。《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王先生说,

8、“这句话我们这一代人三四岁时就在念。不断深入就不断会有新的感悟”。他80岁时写了一首“老书新读”,中间两联是:“无弦纸上寻真趣,空谷音中辨故交,句外神情鱼饮水,行间天籁凤还巢。”表达了他的这种体验。近十几年来,王绶琯为青少年科普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发起成立的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已引领上千名初高中学生“走进科学”。他表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复杂因素,如功利化教育,是和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的素质不相融的。而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氛围中,要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