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

ID:34297342

大小:669.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3-05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_第1页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_第2页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_第3页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_第4页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二00八年一月1、总则1.1评价任务由来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位于吴堡县城北部,行政区划属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寇家塬镇、郭家沟镇、薛下村乡、丁家湾乡管辖。矿区沿黄河呈长条形南北展布,南起吴堡县,北至丁家湾乡,东以黄河为界,西至寇家塬-慕家塬一线。地理坐标为北纬:37°27′43"~37°40′45",东经110°40′16"~110°52′04"。矿区南北长约26km,东西宽2~5.50km,规划面积93km2,区内煤炭资源量1575.34Mt,规

2、划能利用煤炭资源量515.62Mt,属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吴堡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煤种以焦煤、肥煤、瘦煤为主,是国内稀缺的焦化用煤,也是陕西省紧缺的、唯一的炼焦煤产地。随着吴堡矿区地质勘探程度的提高、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西电东输”项目的实施,电力、煤化工项目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增大,国内焦煤紧缺,作为陕西唯一的焦煤产地吴堡矿区的开发愈显必要。该矿区的开发,一方面可以实现陕西省煤炭品种多元化,缓解国内焦煤紧缺状况,另一方面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资源、电力保障,第三可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

3、发展。2005年1月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并于2005年3月上报国家发改委评审通过,目前正在批复中。根据评审会议意见,规划矿区一次建成,矿区共划分为两个井田,建设总规模为3.6Mt/a。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及陕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安排,由榆林市组织完成吴堡矿区规划及相关事宜,为了加快矿区的开发进程,榆林市发改委全权委托吴堡县人民政府负责吴堡矿区规划实施的前期工作。吴堡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6月18日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承担《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

4、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环评单位于2007年10月下旬编制完成了《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于2008年1月初完成了《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随后以报告书内容为依据形成了该简本。在该环评报告编制中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环保局、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市发改委、榆林市环保局、吴堡县人民政府、吴堡县煤管办、煤炭工业西安设计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致谢。1.2编制依据本矿区规划环评报告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6个方面,分别为:项目任务

5、委托书、法律、法规文件、环境保护和行业发展规划、地方有关法规及规划、相关技术规范及要求、主要技术文件及参考资料等。1.3评价原则①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②早期介入原则;③系统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技术层面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原则;⑥公众参与原则;吴堡矿区规划内容简单,环境风险甚小,评价中不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1.4评价范围、评价基准年和水平年(1)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吴堡县域,各环境要素重点评价范围为:生态环境:规划矿区境界内及境界外1000m区域;地下水:原则上与生态评价范围相同,可根据水文单元适当延伸;地表水:规划区范围

6、内涉及的黄河及其主要支流,评价中以黄河为主;环境空气:以电厂为中心,共计约140km2,同时兼顾规划区其它敏感点;声环境:主要针对工业场地厂界和交通线路两侧200m内范围。(2)评价基准年和评价水平年本次评价确定现状评价以2007年为基准年;规划矿区项目全部投产的2010年作为评价水平年。1.5评价评价指标、重点及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吴堡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见表1.5-1、1.5-2。表1.5-1吴堡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环境主题环境目标评价指标备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

7、源,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回收率,%L煤炭就地转化率,%L矿区服务年限,aL生态环境承载力L水资源承载力L资源合理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率,%L灰渣综合利用率,%L矿井水回用率,%L生态保护控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破坏指标土地资源占用,hm2/MtL与敏感目标临近度,mL采煤土地破坏面积,km2L水土流失治理度,%L生态恢复指标沉陷土地复垦率,%L临时占地复垦率,%L破坏植被恢复率,%L生态环境演变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M水环境控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及水环境污染,保证“三生”用

8、水安全。工业废水处理率,%L生活污水处理率,%L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L固体废弃物控制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L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L环境空气控制工业空气污染物排放及空气污染,满足大气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t/aL烟尘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