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案例分析

水的组成案例分析

ID:34299291

大小:11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水的组成案例分析_第1页
水的组成案例分析_第2页
水的组成案例分析_第3页
水的组成案例分析_第4页
水的组成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的组成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的组成》案例分析潢川二中王慧琴一、案例背景素质教育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个中心,因此新一轮课改提出三维目标,尤其是把过程与方法目标单独提出,并且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何让学生不仅掌握应用知识技能,对自然科学人类社会等具有鲜明而又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而且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舨过程和方法,学会发现知识的技巧,学会终生学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研究课题和实施任务。带着这项任务,我听了我校熊少军老师《水的组成》一课,情不自禁产生了一些思考,下面就这个案例进行简单剖析。二、案例实录:(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

2、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二)解决方法:用实验验证(生)猜想同或不同(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生)实验(三)学生分组实验(共13个小组,每组4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直流电源即可)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3、V正极:V负极=1:2。(师)为什么是1:2呢?你能猜想出原因吗?这个问题先不回答。(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是不是CO2、H2或O2等常见的气体呢?(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生)不是(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师)V正极:V负极=1:2实际上是哪两种气体1:2呢?(生)O2:H2=1:2(板书)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1)蒸发食盐水(2)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师)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下面老师提醒几个角度

5、,你们分析一下今天的实验。(1)从能量角度(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3)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师一一点拨,生逐一回答(1)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师)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仅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2)略(3)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结合课本中的模型(师)想象一下,刚才看到的水通电形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他们的微粒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生)小结:水在通过时,水分子里的氢

6、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氢气。氧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了氧气。(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比较好,有没有同学补充一下。(生)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展示多媒体)水电解示意图(师)刚才所说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加热水变成水蒸汽,他们的微粒变化有什么不同呢?(生)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师)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三、反思与评价探究发现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过程

7、,它可以是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可以是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可以是技工学习某种技巧的过程,可以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因此探究发现应分不同层次,主要是根据研究的主体(人)掌握知识的程度及科学实践能力高低,以及相关经验阅历的深浅而定。只要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水平上自己经过钻研学会了过去不曾会操作的方法、过程或技巧,都应属于探究发现。在探究发现过程中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是在同伴互助下、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这都属于发现式学习。本案例在发现式学习上作了较好的尝试。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化学课堂中,如果老师能够抓住有利时机,利用简短的语言把学生好奇心紧紧

8、抓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