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

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

ID:34304400

大小:5.45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3-04

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_第1页
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_第2页
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_第3页
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_第4页
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its和cpdna江西蕙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傲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袈丧芳签字日期:加B年D6月r7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丕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直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2、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袭葭莎导师签名(手写):’,一洲之签字同期:"B年口6月t7FI签字R期:肋,多年汐占月/7R摘要兰科植物与传粉昆虫具有完美的协同进化关系,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最为进化的类群,且多为珍稀濒危植物。江西省四面环山,生态环境多样,矿产丰富。蕙兰(Cymbidiumfaberi

3、Rolfe)野生居群丰富,但受生存环境破坏、过度采挖等原因,使其面临种群数量缩减、分布区域萎缩等问题。核糖体ITS序列和叶绿体DNA(cpDNA)是研究许多被子植物类群系统与进化,分子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分子标记。本课题在采集江西省幕阜山脉、九岭山脉、罗霄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5大山脉16个野生居群以及武夷山脉的1个邵武野生居群共255蕙兰个体的基础上,利用ITS和cpDNA分子标记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此了解蕙兰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以及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并且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为蕙兰资源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江西省野生蕙兰IT

4、S序列长度为654bp~659bp,G+C含量54.17%~68.55%。ITSl长度240bp~242bp,5.8S长度保守为163bp,ITS2长度为250bp~255bp。ITSl、5.8S、ITS2区域G+C含量分别为54.96%~70.95%、46.63%~60.74%、58.27%~71.31%。ITS序列全长有178个变异位点,126个信息位点。17个野生居群共有11种ITS类型,9个自然居群都有居群内变异。幕阜山脉ITS类型单一,怀玉山脉和九岭山脉都含有3种ITS类型,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分别有5种和6种ITS类型。ITS序列AMOVA分析结果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变异18.22%,

5、居群内遗传变异的为67.87%,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差异均极显著。风T=0.32127,居群内遗传分化程度大。Nm=1.0563>1,迁入数量大,基因流高。(2)江西省野生蕙兰叶绿体DNA的petB.petD基因间隔区总长度498bp~508bp,G+C含量为32.8%。共检测到10个变异位点,包括2个片段的缺失和8个位点的碱基突变,其中有6个信息位点。叶绿体单倍型共有11种,幕阜山脉、怀玉山脉和九岭山脉都存在2种单倍型,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都有5种叶绿体单倍型。从叶绿体单倍型多样性来看,9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0,居群中单倍型多样性最大为GX居群(h=0.7091),最小的为SW居群(h=O.15

6、38)。从摘要核苷酸的多样性来看,9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为0,居群中核苷酸多样性最高为CY居群(P=11。947×10’3),最低的为JA居群(P=0.651×10a)。17个居群间总的平均遗传多样性胁(se)为0.324(0.1094),居群内的平均遗传多样性胁(se)为0.213(0.0682),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ⅣST(se)为0.543(O.1883)anGST(se)为O.342(0.0547o使用U检验对江西野生蕙兰的地理结构进行分析,ⅣsT>GsT,UNst,G。t=1.030.05,不存在明显的地理结构。cpDNA分子变异分析(AMOVA)的结果显示

7、,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为50.03%,居群内遗传变异为48.08%,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差异均极显著。FsT=O.51518,居群内遗传分化程度大。(3)ITS和cpDNA的petB.petD基因间隔区综合分析,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其中罗霄山脉的CY居群蕙兰个体的ITS序列不存在广泛分布的ITS类型,山脉交界处的边缘效应,加上更高的基因流,使得CY居群具有其特殊性。武夷山脉中的GX居群在两种分析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