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ID:34306385

大小:84.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5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_第1页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_第2页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_第3页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_第4页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食品质量安全论文:浅谈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摘要:本文从政府监管、舆论和中介机构第三方监督、企业自律、消费者意识四个方面对我国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加快完善我国的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关键词: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第三方监督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中流传下来的小食品,多是通过传统的手工工艺,在小作坊中制作生产,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流向消费大众的。它包涵了民俗的独特性、文化的多样性,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人民群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2、分。美国和日本的小作坊食品行业已达到相当的水平。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小作坊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出现了下滑的趋势[1]。目前,我国传统食品小作坊规模小、数量多,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领域,且违法违规活动隐蔽性强,情况复杂,监管难度极大。为了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我国规定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只能在本乡(镇、街道办)行政区域内销售,不得超范围、超区域生产经营,并不得进入商场、超市等流通环节。小作坊食品加工产业化程度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企业少,小作坊加工点大量存在,特别是不规范的生产加工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如大豆腐、干豆腐是老百姓生活离不开的一种主要食品。常年以来,大

3、豆腐、干豆腐生产加工90%以上停留在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生产环境较差,产品质量不稳定。小作坊食品生产链上不仅存在着有害微生物污染、有害重金属残留、非食品异物和粉尘污染等技术性质量安全问题;更严重的是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使用不洁水源引起的人为质量安全问题;另外,小作坊食品产业链基本上没有原料种植、采购、生产和流通的档案记录,质量溯源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基本空白。面对我国小作坊食品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主要从政府监管、舆论和中介机构第三方监督、企业自律及消费者安全意识四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与意见。一、政府监管是小作坊食品行业安

4、全生产的保证(一)法律法规标准法律、法规和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把基于健康保护为目的的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2]。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的标准,但许多标准标龄过长,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3、4]。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食品监管的需要[5]。把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按不符合卫生标准进行处罚,必然要求行政部门收集检验报告之类的证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标准、技术等方

5、面的原因,很多掺入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防不胜防、有的也并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导致执法机关监管难、也有的因证据不足而不予立案。如此做法有时甚至反过来影响到行政裁决,使得有些案件难追究行政责任存在一定的困难[6]。食品助剂和非食品原料没有在标准中进行区别,给执法造成困难。目前的法规中,食品助剂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其作用是“有助于食品加工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在最新的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食品助剂只有中英文名称,没有使用范围、使用剂量和残留量的规定[6]。(二)监管模式目前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

6、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与此同时,在现有分段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对各有关监管部门的协调、指导。根据国务院各部门的“三定方案”,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国家级部门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上几个机构都各成体系,在省,市,县一级都分别设有相应的延伸机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具体结构和管理范围。这十几个部门主要是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对食品进行监督管理,食品从原料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一个环节有一个部门负责。按照《食品安全法》,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

7、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以消弭各部门的监管缝隙。2008年10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上袁驷委员提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做了一个考察,提出了一个报告,认为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上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比,不是很健全[7]。健全的食品法规体系是规范食品市场行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明确食品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责任,加大惩罚力度,才能有效地增加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监管者进行权力寻租的成本,使他们不敢轻易违规操作,从而破坏两

8、者之间的“双赢”格局,改变其在食品市场上可能的长期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