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ID:34315125

大小:241.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二)语文(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26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采菊东篱下,。(陶潜《饮酒其五》)(2)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4),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7),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9)高适的“,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其情调堪与王勃

2、的“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媲美。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脚踝(huái)缄(jiǎn)默诘(jié)难叱咤(chà)风云B.干涸(hé)剽(biāo)悍匀称(chèng)风雪载(zài)途C.嗔(chēn)视酬和(hè)栖(qī)息深恶(wù)痛疾D.狩(shǒu)猎瓦砾(lì)胆怯(qiè)吹毛求疵(cì)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狼藉颠沛义愤填應千山万壑B.烦躁杀戮粗制滥造不容质疑C.迁徒荒谬长途跋涉相形见拙D.亵渎旁骛冥思遐想怒不可遏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2分)[来源:www.shulihua.net]A.“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一句诗抒发了李白送别友人时的寂寞之情。B.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曾经在南京浦口火车站台拍摄离别场景。C.初中将结束了,你是选择在国内高中读书?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呢?D.《目送》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龙应台写尽了幽微。2014年4月,南京金陵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书香金陵阅读南京”的读书系列活动。初中生小玄参加了此次活动。5.在“名著·名片”专题文献展中,小玄在图书借阅室翻阅了《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等名著,下列相关内容不符合名著原意的一项

4、是()(2分)A.鲁滨逊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使自己生存下来。B.武松景阳冈打虎体现了“勇”,醉打蒋门神体现了“义”,斗杀西门庆体现了“恨”。C.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党派之争以身材高矮划分阵营。D.音乐巨人贝多芬隐忍自己的痛苦,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6.在“书中韵,画中情——2014名家书画展”中,小玄在一幅颜体书法作品前(见右图)驻足。他认为这幅作品中“天”字书写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这得益于“天”的两横在收笔时都用了笔(选“按”或“提”),撇捺运用(选“侧锋”或“中锋”)

5、出笔,用笔劲利。(2分)7另外,请你用正楷将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写简体字)。(2分)7.在阅读中,“新留守现象”这个词语引起了小玄关注。书展结束后,他回家收集了一些资料,汇总如下:材料一:由于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太大,城市里的一些家长不得不忙于打拼,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失父母的精神关爱,这种现象称为新留守现象。材料二:2013年5月,是长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月,一位大学教授做了一项调查,其中一项问卷内容是“你有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说”。调查结果令人惊讶:排名第一的是网友,第二是朋友,第三是老师,第四

6、才是家长。材料三:长沙“秋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专家丹妮认为:“在成长的关键时段,孩子如没有得到好的陪伴,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这也是孩子到青春期出现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1)阅读材料二,说说这一调查结果反映了这一部分城市里的父母与子女相处中存在什么问题?(2分)(2)请结合三则材料说一说:为了减少“新留守现象”的消极影响,家长与社会分别可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各说一点即可)(2分)家长:社会:二(44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5分)送张舍人①之江东李白张翰②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

7、难期。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注释】①张舍人,李白朋友,唐朝人。②张翰,西晋文学家,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莼鲈:两种美味的食物),因辞官归。”8.张舍人在秋季欲暮时分乘船踏上旅途,诗人以“”和“”(各填两字)代指离去的友人,暗指友人此行的孤独和和诗人的不舍。“”一句,更有“此一别,相见是何年”的况味。(3分)9.诗评家认为李白的送别诗有雄健豪迈之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充分表达)”的情调。试以本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三子能言沛

8、国有一士人,姓周,同生三子,年且弱冠,皆有声无言。忽有一客从门过,因乞饮,闻其儿声,问之曰:“此是何声?”答曰:“是仆之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