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

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

ID:34321791

大小:48.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_第1页
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_第2页
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_第3页
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_第4页
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课时教学设计杨俊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第1课时)设计题目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参赛学校哈师大国培物理班教学教师杨俊峰指导教师谷树业设计理念1・《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咅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体会自然现象与实验现象中蕴含的相同物理木质;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牛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探究能力;2•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3•在探究过

2、程中,渗透“比较”、“转化”、“归纳”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与合作的意识;2.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探索物理本质的意识与勇气。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描述发声振动不明显材料的发声特点。教学方法教法:在授课中采用实验法,解释现象时结合启发讲授;学法:认真观察、动手实验、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具具教学物理支架、乒乓球、细线、音义、激光笔、音响、橡胶薄膜、音乐播放器、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教师活动】让学生保持绝对安静五秒钟后,提出问题:“刚刚过去的五秒钟内教室是完全没有声音

3、的吗?如果不是,你又听到了哪些声咅呢?”【学生活动】列举听到的声音。如窗外的风吹树叶沙沙声、人的呼吸声、钟表指针走动声音、桌椅移动的声音等等。【教师活动】引言:声音无处不在,有些声音能够被听到而有些却不能。悦耳的声音可以使我们心旷神怡,嘈杂的噪声却让人心烦意舌L。为使声音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减少甚至消除它的危害,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声音,这一节我们就来共同探索声音世界的奥妙。自然的引入到课程的主题一一声咅解释了学习声音知识的意义,同时为本章之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新课讲授一、声音的产生1.认识声现象(1)列举生活中典型物体发声的实例:牛物发声:人说话、狼的

4、吼叫、蜜蜂嗡嗡声等;自然界发声:电闪雷鸣、瀑布声等;生产生活发声:电铃声、鞭炮声、乐器声、机车轰鸣等。(2)声源概念:在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注意:强调“正在”二字,表示进行吋的状态。2•声咅产生的原因(1)如何探究(2)常见发声现象①声带发声【师生活动】用手轻轻抵住喉咙部位,当说话时,注意手的感觉。现象:手有酥麻的感觉。解释及结论:人的发声部位是声带,在说话吋候,声带在振动。应用多媒体,创造多维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授课效果。给学生以清晰的探究思路。讣学生亲自体验,增强感性认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②拍桌子发声【

5、师生活动】左手平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右手用力拍桌子,注意体会此时左手的感觉。现象:左手也有酥麻的感觉解释及结论:拍桌子发出声音时候桌子也在振动。③吉他发声引言:拨动琴弦时候,吉他就可以演奏音乐,吉他在发声前后有什么变化呢?为使学生更好观察到吉他发声前后的变化,利用ppt课件展示一段视频。视频是将摄像机放在吉他的共鸣腔内录制而成,该摄像机具有可以将微小的、快速的运动放大变慢的特效。(实际是让视频画面产生果冻效应)现象:吉他发声时,很明显看到琴弦在振动,而H每根琴弦的振动情况不同。解释及结论:吉他发声时琴弦在振动。(3)提出猜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

6、以上对三个发声实例的分析,对“声源的共同特征”做出猜想。【学生活动】猜想: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验证猜想①音叉发声(发声前后无明显现象的材料)【教师活动】介绍音叉,用橡胶锤敲击音叉,让学牛观察咅叉发声前后变化。【学生活动】观察到音叉发声时无明显变化,与所做猜想相悖。【教师活动】借助乒乓球,运用“转化”的科学研究方法探究。用未发声的咅叉轻轻贴近悬挂的静止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不动。当在远处敲击音叉后,再让它轻轻贴近乒乓球,如果音叉如猜想所说在振动,乒乓球会有怎样的反应,请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乒乓球被弹起。解释及结论: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咅叉

7、在振动。②液体发声(海水)展示大海咆哮的照片,播放流行音乐《听海》中的片段,从“听,还哭的声音”中直观认识海水的发声。引导学生思考海水发声前后的变化。解释:“海哭”是海浪的声咅,是由于海浪与海浪之间的拍打和撞击,使海水发生此起彼伏的振动。结论:液体发声时在振动。③气体发声(笛子中的空气柱)通过ppt展示一段笛子演奏的视频,让学牛依据既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分析笛子发声的原理。猜想环节着意渗透“转化”的科学研究方法。现象及解释:笛子之所以会发声,是由于嘴中吹出的气流使笛管中空气柱发生振动。通过控制气流并配以一定的指法就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结论:气体发声

8、时在振动。(5)得到结论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在发声时都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在振动。正是由于振动物体才会发声。所以我们得到结论:“声音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