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

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

ID:34326567

大小:58.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_第1页
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_第2页
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_第4页
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应用袁东亮赵耀华(通讯作者)黄伟琪徐丽红沈耀明邓海涛(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江阴214400)【摘要】目的观察莫兀罗星联合“东方一号”作为创面局部外用药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32例患者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随机选取2处面积、深度相近的残余创面,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将莫兀罗星和“东方一号”混合后用于创面,B组:单纯将莫匹罗星用于创面。两组分别于第一次换药后4天、10天、16天、22天测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第一次换药前及换药第10天分别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2、并观察肉芽改善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用药第10天、16天、22天,A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大于B组(P<0.01),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约5d(P<0.01),创面肉芽情况改善明显(P<0.01)。结论两药联合应用于烧伤后残余创面,未发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能显著改善创面肉芽情况,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安全的、有效的。【关键词】莫匹罗星“东方一号”烧伤残余创面【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087-02深度烧伤创面治疗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常残留部分小创面,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习惯上将其称为残余创面。由于其治

3、疗周期长,处理较棘手,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处理创面的方法各异,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特效治疗方法。2009年10月至2012年口月笔者将莫匹罗星联合“东方一号”用于治疗住院患者烧伤后残余创面,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患者,男性2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6±9.8)岁,其中热液烫伤15例,火焰烧伤13例,化学烧伤1例,电弧烧伤3例,病程1・7个月,残余创面分布于躯干(口例)及四肢(21例),面积0.5cm×0.5cm-10.0cm×5.0cm不等。1.2分组及治疗方法采用

4、同体对照,按患者入院顺序,每例患者随机选取面积、深度相近的残余创面2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莫匹罗星+“东方一号”组):取等量的莫匹罗星软膏和“东方一号”软膏,于无菌换药碗中混合均匀,然后用无菌压舌板取适量混合药膏均匀涂抹于创面,厚约2mm-3mm,外覆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后包扎,两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B组(莫匹罗星组):取与A组总量相等的莫匹罗星软膏,用无菌压舌板均匀涂抹于创面,Wj2mm-3mm,外覆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后包扎,两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两组用药前均予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泡,清除表面渗出及痂皮。两组分别于第一次换药后4天、1

5、0天、16天、22天测量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第一次换药前及换药第10天分别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观察肉芽改善情况。1.3观察指标:1.3.1创面愈合吋间:从开始用药至创面痊愈所需的天数。1.3.2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用药前创面面积一用药后创面面积)/用药前创面面积×100%o1.3.3细菌阴转率:细菌阴转率(%)=用药后创面细菌培养转阴的例数/用药前细菌培养为阳性的例数×100%。1.3.4肉芽状态评估:以愈合、红活、紫暗、苍白及无肉芽生长分别记0、1、2、3、4分表示肉芽组织生长性质和状态[1]。1.4统计分析应用

6、SPSSforWindow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按照配对资料t检验和配对资料检验对数据进彳亍处理,p=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2•结果2.1创面愈合时间及肉芽状态评估:表1创面愈合时间及用药第10天肉芽状态评估A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要早于B组;A组用药第10天创面肉芽情况较B组有明显改善。2.2创面愈合率:表2给药后不同时间A组与B组创面愈合率比较注:与A组比较,a:p>0.05b:p<0.01c:p<0.01d:p<0.01用药后4天A组与B组创面愈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用药第10天、

7、16天、22天,A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细菌阴转率:表3用药前后创面分泌物菌种检出情况用药后A组创面细菌阴转24例,阴转率为71%;B组阴转25例,阴转率为74%,p>0.05,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讨论大面积深度烧伤,由于自体皮源有限,皮片移植的密度不够,或深II度烧伤勉强愈合创面的不稳定期,全身营养欠佳等因素均可形成多发散在性的小创面。因创面细菌复杂、局部愈合环境较差,常诱发创面耐药菌产生,临床上予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泡后外用莫匹罗星治疗收到了一定效果。莫匹罗星的主要成分是假单泡菌酸A,它是一种抑菌剂,但在与皮肤PH

8、值相近的环境下具有杀菌的效果⑵,其抗菌谱主要集中在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