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引领”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问题式引领”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ID:34328339

大小:79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问题式引领”物理教学模式探索_第1页
“问题式引领”物理教学模式探索_第2页
“问题式引领”物理教学模式探索_第3页
“问题式引领”物理教学模式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问题式引领”物理教学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问题式引领”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本文通过几个课例,提出了以教师的“问题式引领”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标,提倡以问促学,以学代讲的物理课堂教学思想。关键词:问题式引领有效主体学会学习“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如何把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真正落到实处?本人结合教学经验及个人缺乏幽默的性格特点,积极创新教法,尝试用“问题式引领”课堂教学的模式,教会学生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初

2、中物理课堂中“问题式引领”的教学思路“问题式引领”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将物理问题作为知识建构和发展能力的载体,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从教学活动的开端、展开、以及活动的归宿和延伸的各环节,都紧紧围绕问题展开进行教与学活动。从理论上概括,就是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思疑、说疑、释疑”的探究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问题式引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分析2.1“惯性”的“问题式引领”教学设计讲解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

3、惯性。内容较抽象,如何把问题简单化,设计如下:如图小车运动到光滑水平面,设问:(1)分析小车运动到光滑水平桌面上后,在水平桌面上受到哪些力,水平方向上有力的作用吗?(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车到达光滑水平面上将如何运动?(匀速直线运动)(3)如果小车初始状态是静止呢,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将如何运动?(保持静止)4/4以问题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理解原来运动的物体总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原来静止的物体总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从而理解惯性定义。然后再设计下面五个题目组织学生讨论,引出学生的不同观点,融会贯通.1)什么物体有惯性?物体

4、在什么时候有惯性?惯性能克服吗?2)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异同点是什么?3)惯性是力吗?4)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吗?5)物体惯性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在以上问题的讨论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一定先不要下结论,要为学生提供彼此坚持各自的立场的机会。最后,教师进行讨论式的总结。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惯性的认识更准确,更完善了。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

5、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天平使用”的“问题式引领”教学设计该节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正确使用天平,了解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在演示时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了以下问题:(1)天平放在水平的实验台面上就马上开始称量吗?(观察天平是否平衡)(2)如何调节天平平衡?(要先将游码移至“0”点上,如果指针没有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上,再调节平衡螺母)(3)如何调节平衡螺母?假设指针左偏,要想重新平衡应怎么办?教师引导:天平类似跷跷板(演示玩跷跷板的图片)(得出结论:指针左偏向右调平衡螺母

6、,右偏左调平衡螺母)(4)是否一定等到指针静止到中央红线处才认为平衡?(只要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就认为已经平衡)(5)用天平能测西瓜的质量吗?(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6)为什么要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1、夹取砝码方便。2、游码指示的质量始终加在右盘。)(7)增减砝码的顺序应先大后小还是先小后大?(先大后小)(8)如何记录测量质量?(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9)如果某同学测量时,左码右物了,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大?(4/4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并且对使用天平应注意的事项也提

7、出了问题,如:1)为什么天平平衡后,不可交换两个托盘的位置,否则就要重新调节平衡?(两托盘的质量不一定相等)2)为什么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可用手拿?(手会出汗,汗中有盐分,容易腐蚀砝码)利用此种设计,把教学内容变成了一个个启迪学生思维的思考性问题,且各问题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开动了脑筋、亲历了学习过程。2.3“电磁感应现象”的“问题式引领”教学设计学习“电磁感应现象”之前,可先让学生回顾“奥斯特实验”,思考:既然电能够产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否产生电呢?电动机把电能能转化为机械能,那么能否制成一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呢?让新

8、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并设问,在新旧知识之间营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求解的愿望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演示发电机模型发电使小灯泡发光后,提出问题:小灯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