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

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

ID:34328549

大小:202.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3-05

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_第1页
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_第2页
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_第3页
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_第4页
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苹蘩日用与道统伦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蘋蘩日用與道統倫理──論《兒女英雄傳》蘋蘩日用與道統倫理──論《兒女英雄傳》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紅樓夢》以後的小說少入方家法眼,滿族作者文康的《兒女英雄傳》在清代文學史上也是勉強佔了一個邊緣的位置。孫楷第曾經稱之為「清代小說的後勁」。孫楷第,〈關於兒女英雄傳〉,《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4卷6號(1930.11/12),頁37。根據他的說法,最先注意到這部小說的是李玄伯,後來胡適也寫了專文,詳加考證批評。孫楷第,頁37。提倡白話文學的胡適對小說的內容思想很不滿意,認為作者的見解既不高尚,人生經驗也不深刻,所以通篇迂陋陳腐,不過是科場果報、夫榮妻貴

2、之類的庸言俗語。不過,批判雖嚴,胡適對它的語言卻非常欣賞,說是足稱「絕好的京語教科書」,書裡的北京話「生動、漂亮、俏皮、詼諧有風趣」,甚至比《紅樓夢》還要好,好得讓胡適本人也幾乎要「輕輕地放過這書內容上的許多陋見與腐氣了。」胡適,《兒女英雄傳序》,收入《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上海:上海書店,1980),頁462-463;472-473;478。胡適的一番品評,基本上已為《兒女英雄傳》定調,成為此書批評傳統的基礎。這部小說於是貼上了「語言漂亮但內容迂腐」的標籤,以二流作品的身份,勉強躋身於五四之後的中國文學史上。至於文革以後成為封建文化代表,頻遭學界嚴厲批判

3、,自是不在話下。然而《兒女英雄傳》的本質究竟為何,其實從一開始就曾出現分歧的意見。最啟人疑竇的,莫過於孫楷第描述的錢玄同。孫楷第說他的老師錢玄同非常愛好《兒女英雄傳》,曾「冒充青年」,在《京報》上推薦,而且熟讀成誦,談話間還時時徵引,把這部小說當類書來用。孫楷第,頁37。雖然孫楷第輕鬆地認為這顯示錢氏有「狂顛的趣味」,但作為五四以後八十年的讀者,我們不禁好奇,這樣一部被胡適批評為「迂腐的八旗老官僚在那窮愁之中作的如意夢」的作品,何以竟同時是疑古大師的「愛讀書」?這只是錢玄同的嗜痂之癖?是各有所好的文學趣味問題?或者,小說本身暗藏某些玄機,伺機啟動南轅北轍

4、的閱讀方式?難不成,這部身份尷尬的小說,或許有些我們「小不起」(按:指「不能小看」。見《兒女英雄傳》第二回)49蘋蘩日用與道統倫理──論《兒女英雄傳》的質素?事實上,綜觀此書的批評傳統,已大致可窺見其複雜性未必能被胡適所代表的閱讀角度所牢籠。例如,最基本的歸類與描述,就成了問題。胡適把《兒女英雄傳》視作北方系統的「評話小說」的代表,與南方文人的諷刺小說相對,所以先天上不以學問思想見長。胡適,頁463。魯迅雖然也說這書有「平話習氣」,作者模擬說書口吻,展現「演說」流風,但談到類別,則列之為「俠義小說」,認為是有憾於《紅樓》所生的「別流」,「揄揚勇俠,贊美粗

5、豪,然又必不背于忠義」。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收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1994),頁249-259。孫楷第則說這部書專「述八旗宦家的生活」,而且遠師才子佳人之遺意。孫楷第,頁37-43。另外,胡適批評《兒女英雄傳》是作者虛構自己家庭的反面,以抒未遂之志,所以是「傳奇」的而非「寫實」的小說,甚至還有「冒充寫實的小說」的重大嫌疑。胡適,頁461-464。但後來的評者,卻也不乏贊揚此書寫實精神的高論。臺灣前輩學者侯健就慨然指出這本書寫實的程度,「至少在數十萬字的長篇小說中,沒有一本能與它相比」,而且結構嚴謹,情節符合邏輯要求。侯健,〈兒女英雄傳

6、試評〉,《中國古典小說論集》第2輯(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5),頁311。也有學者指出兒女英雄傳是現實主義作品,描寫官場黑暗、科舉之弊、禮儀風俗、日常生活、北京風情、地方風物等等。參劉葉秋,〈讀《兒女英雄傳》〉,《民族文學研究》1985年3期(1985.08),頁22-26。大約錢玄同之後,侯健算是文康的頭號知音了。總之,同一部書,就算「評話小說」這個類別專指其敘事方法,與其他的描述不相干吧,怎麼又是俠義小說,又是家庭或人情小說?怎麼有人看來全是傳奇,他人讀去卻又寫實得緊?這些似乎彼此抵觸的閱讀,究竟是如何產生的?「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反過來說

7、,就算讀者掌握了詮釋的權力,小說本身總還有三分左右乾坤的手段。我以為《兒女英雄傳》最大的特點的確如胡適慧眼所識,就在它的語言上,其力道虛實間至,足以玩弄讀者與評者的眼光;前述種種矛盾的讀法,出處也在這裡。不過,漂亮生動只是表象,這部小說的語言真正的力量來自其強烈的論說性格,波浪式的「演說」一層緊似一層,敘事者(說書人)無時不在與讀者(聽書人)互動,試圖說服讀者入其彀中,歡喜領受小說建立的世界。而小說論說的重點,對應的是不同價值觀的對話與折衝,並經由各種形式的辯論,最終達於融合,形成永恆圓滿的人生觀。讀者是否願意接受這種互動方式,往往決定了他對這部書的定義

8、與評價。我以為現在重讀《兒女英雄傳》,必得深入文康構築的世界,親身體會小說中說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