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良诌议

文学改良诌议

ID:34331855

大小:69.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文学改良诌议_第1页
文学改良诌议_第2页
文学改良诌议_第3页
文学改良诌议_第4页
文学改良诌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改良诌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1-09-1315:43:19来自:存在orso(阖国人追不再来,千古万古空相忆)今Z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Z,以与当世Z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一曰须言之有物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

2、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Z,足之蹈Z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己,行尸走肉而己(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Z—也)。(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贵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

3、复绝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欷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未矣。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乂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二曰不辜仿古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周秦有周秦之文学,汉魏有汉魏之文学,唐宋元明有唐宋元明之文学。此非吾一人之私言,乃文明进化之公理也。即以文论,有《尚书》之文,有先秦诸子之

4、文,有司马迁、班固之文,有韩、柳、欧、苏之文,有语录之文,有施耐庵、曹雪芹之文。此文之进化也。试更以韵文言之:击壤之歌,五子Z歌,一时期也。三百篇之诗,一时期也。屈原、苟卿之骚赋,又一时期也C苏、李以下,至于魏晋,又一时期也。江左之诗流为排比,至唐而律诗大成,此乂一时期也。老杜、香山之“写实”体诸诗(如杜之《石壕吏》《羌村》,白之《新乐府》),又一时期也。诗至唐而极盛,自此以后,词曲代兴。唐五代及宋初之小令,此词之一时代也。苏、柳(永)、辛、姜之词,又一时代也。至于元之杂剧传奇,则又一时代矣。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特长。

5、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左氏、史公之文奇矣,然施耐庵之《水游传》视《左传》《史记》,何多让焉?《三都》《两水》之赋富矣,然以视唐诗宋词,则糟粕耳。此可见文学因时进化,不能自止。唐人不当作商周之诗,宋人不当作相如、子云之赋,即令作之,亦必不工。逆天背时,违进化Z迹,故不能工也。既明文学进化之理,然后可言吾所谓“不摹仿古人”之说。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前见国会廿幕词,有云:“于铢国会,遵晦时休。”此在今日而欲为三代以上之文之一证也。更观今之“文学大家”,文则下规姚、曾

6、,上师韩、欧,更上则取法秦汉魏晋,以为六朝以下无文学可言,此皆百步与五十步之别而己,而皆为文学下乘。即令神似古人,亦不过为博物院屮添几许“逼真贋鼎”而已,文学云乎哉。昨见陈伯严先生一诗云:涛园钞杜句,半岁秃千毫。所得都成泪,相过问奏刀。万灵噤不下,此老仰弥高。胸腹回滋味,徐看薄命骚。此大足代表今口“第一流诗人”摹仿占人Z心理也。其病根所在,在于以“半岁秃千毫”Z工夫作占人的钞胥奴婢,故有“此老仰弥高”Z叹。若能洒脱此种奴性,不作古人的诗,而惟作我白己的诗,则决不致如此失败矣!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

7、有白话小说(我佛山人、南亭亭长、洪都百炼生三人而已)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墓仿占人(三人皆得力于《儒林外史》《水游》《石头记》。然非摹仿之作也),而惟实写今H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其他学这个,学那个之诗古文家,皆无文学之价值也。今之有志文学者,宜知所从事矣。三曰须讲求文法今之作文作诗者,每不讲求文法之结构。其例至繁,不便举之,尤以作骈文律诗者为尤甚。夫不讲文法,是谓“不通”。此理至明,无待详论。四曰不作无病Z呻吟此殊未易言也。今之少年往往作悲观,其取别号则日“寒灰”、“无生”、“死灰”;其作为诗文,则对落H而思暮年,对

8、秋风而思零落,春来则惟恐其速去,花发又惟惧其早谢。此亡国之哀咅也,老年人为之犹不可,况少年乎?其流弊所至,遂养成一种暮气,不思奋发有为,服劳报国,但知发牢骚Z咅,感唱Z文。作者将以促其寿年,读者将亦短其志气,此吾所谓无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