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

ID:34338059

大小:5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5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_第1页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_第2页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_第3页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_第4页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更戍法  更戍法,北宋兵役制度,又称出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  猛安谋克制: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建立的地方行政组织。始于古代出猎时的生产组织。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

2、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祖时,以300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就相当于领地、领户之长。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猛安相当于州,上隶所属各路都总管,谋克下有基层组织村寨。南北面官制 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面建立的一咱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均是契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

3、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 更戍法 更戍法,北宋兵役制度,又称出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造成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易于控制。此法虽对防止

4、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 府州军监:自宋取消节度使后,府州军的政务均以中央文臣代行. 府的长官,除京师设置府尹外,其馀皆称作"权知府事",简称知府.各州皆称"知州事",简称"知州".军监则各置"知军事"和"知监事"简称知军和知监.  帅漕宪仓 宋各路置安抚司掌军事与民政,简称帅司;转运司掌财赋与转运,简称漕司;提点刑狱司掌司法刑狱,简称宪司;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仓与贷放钱谷等事,简称仓司。帅、宪、仓长官仅一人,分为安抚使、提点刑狱公事与提举常平司;漕则一路或有二三人,转运使、围运盒使与转运判官皆简称为漕。四司设置先后不一,废置不

5、常,南宋方成定制。四司又皆有监察官吏之权,总称监司。   枢密院12/12: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者任之。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左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分设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南北面官制: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两套行政体制。北面官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民族面建立的一咱特殊制度,担任者一般均是契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终辽一代,始终是

6、贵族政府。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重心所在。设置的北、南宰相府和北、南枢密院都是辽朝中央和权力核心机构,南面官是辽统治者模仿唐代制度而建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机构。较重要的机构有汉人枢密院和尚书省,由于决策权掌握在北面官机构,所以南面官中书省、门下省都有名无实。  宋史名词解释1陈桥兵变:后周显德六年(1959年)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兵。周世宗旋病死子柴宗训即位、年幼、由符在后摄政。赵匡胤乘主少国疑之机,阴谋夺取政权。七年正月元旦,北边忽报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王薄仓猝中不辩真伪,遣赵匡胤出兵,至陈桥驿(开封东北四十里),匡胤弟匡义与掌书记

7、赵普等指挥将士,发动兵变。以黄袍披匡胤之身,立为天子,回师开封,取代后周,建立宋朝。2二府:宋朝以枢密院掌管军政,称西府:中书门下(政事常)常管政务,称东府,合称二期工程府为最高国务机关。3主户:又称为税户、编户。城市中有房产或乡村中有地产,应纳税服役的人户名称。分坊郭主户和乡村主户,乡村主户按家产多少分为五等,一般第一、二、三等称乡村上户,其中第三等又称乡村中记,第四、五等称乡村下户。一、二等户是地主,三等户中有地主,也有自耕家或富裕家民。四、五等户是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官府按户等高下,摊派某些税役或免除乡村下户的某些税役。灾荒之时,也常减免(优先)下

8、户赋税,或优先赈货下户。但事实上,乡村上户以各种方式,将赋役负担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