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

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

ID:34352193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_第1页
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_第2页
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_第3页
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纱设备上的改造及生产实践周晔君谢春萍(无锡一棉)(江南大学)1国内外紧密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1紧密纺纱原理简介国外紧密纺纱装置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纺纱工艺的改变,提升环锭纱的质量,以满足高档次的面料和织造要求。这种新的纺纱工艺方法已完全改变了纱线的性能,其研究的视角是通过在须条加捻前增加吸风装置,通过负压的作用,尽可能使松散的纤集聚在一条直线上,消除了传统环锭纺纱机上的加捻三角区,使纤维在平行、紧密的状态下实现加捻。由于纱中各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使成纱结构和质量产生了质的突变,毛羽、强力、条干、耐磨、外观有显著改善。1.2国外紧密纺的发展及现状紧密纺首次出

2、现在巴黎ITMA'99上,目前国际上有五种不同结构的紧密纺纱系统,分别是Rieter、Suessen、MAL、Zinser和TOYT公司的产品,它们在集聚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集聚原理均相同。(1)瑞士Rieter公司的COM4集聚纺纱系统:其核心技术是将前罗拉改为尘笼式实现抽风,并内置不回转的斜管使空气具有缩合作用以达到集聚纱条的目的。(2)其他几种均是在原来的细纱牵伸系统中加了一个气动集束区,负压形式均是采用网格圈或带孔皮圈来实现凝聚。由于专利权的因素,各公司通过不同的主、被动传动形式和凝聚纱条的上、下形式来避免雷同,但由于凝聚槽的长度、角度、方式不同,以致最终效果也有所不同。综合分析,我们认

3、为Suessen的Eliter集聚方式、凝聚时间、凝聚长度及进入加捻握持点最近,又同原纺纱形式差异最小,特别对设备改造较为理想。1.3国内紧密纺的发展及现状目前国内的上海、无锡、东台、山西、河北等多家纺机厂及研究院校等均在研制紧密纺系统,但至今尚无商业化生产。纺织生产企业只有山东、新疆等三家企业批量引进了Rieter的COM4、丰田公司的产品,但价格昂贵。国内有几家企业引进了Suessen公司的牵伸部分,规模很小,处于探索阶段。至2003年上半年无锡一棉是国内唯一一家大规模吸收Suessen技术并成功进行国产化改造的企业。2紧密纺纱装置在国产环锭纺设备上的改造我国已正式加入WTO,纺织工业将迎

4、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新技术的应用将是纺织业能否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愈来愈高,现有质量难以满足成品的要求。由于紧密纺纱线的特质对纺织产品具有升级换代的作用,研究紧密纺纱新技术已成为纺纱领域目前最热门的重点攻关课题。鉴于国内纺机发展的现状及整机引进投资高、风险大及市场等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大胆设想在国产设备上进行改造,以提升品质,降低成本,降低投资风险。如果改造成功则投资费用比整经机引进下降50%。我们通过同德国Suessen公司技术磋商,依靠无锡一棉雄厚的品种开发实力和良好的企业机制,结合国FA506型细纱机的特点,进行了紧密纺技术在国产

5、设备的改造。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完成了24锭的试验,于2001年11月实现了一台样机的制作,经不断试验、方案修改、品种开发、市场开拓,日趋成熟,于2002年初批量改造,目前已形成6.5万锭的生产能力,纱线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功的实现了紧密纺装置在国产化设备上的改造,填补了国内无毛羽环锭纱生产的空白。2.1在国产设备上成功改造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紧密纺纱装置国产化改造方案制定与实施;(2)通过集聚原理和集聚区流场分析,进行集聚区“完全集聚”效果的研究;(3)对集聚元件的材料及表面状态进行研究,尽可能减少集聚装置的磨损;(4)对气流导向元件的形状、尺寸参数进行研究和优选,使气流尽

6、可能向纱体集聚;(5)无毛羽、高强度、柔光泽精品纱和特色纱线原料方案、生产工艺、操作管理、设备维护方式、产品定位研究试验及市场开拓。2.2FA506细纱机上改造的关键技术(1)紧密纺改造的牵伸元件与国产的FA506细纱机的衔接和匹配。(2)FA506细纱机加装负压吸风装置及合理布置。(3)传动部件改造,使集聚纺纱的传动平衡。(4)电气元件的匹配,使其满足生产。2.3工艺路线及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紧密纱生产流程与传统环锭纱完全相同,不同处在于纱条集聚效果的控制,其解决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流场的分析对异形吸风管截面开头进行设计;同时对吸风口形状、宽度、角度、长度进行优选,以更有利于一根吸

7、风管上的六个吸风口压力均匀,压差小,纤维凝聚效果好。(2)网格圈的孔径与材料通过实验反复对比验证,拟采用150目的特殊长丝为原料。由于网格圈用来输送纤维不能有接头,目前国内尚无能力解决。(3)形成负压吸风单元的风速集中调节控制,每根异形吸风管为六锭,每24锭为一组,每组由一个小抽风机实现负压,保持每个吸风单元负压的均匀一致。(2)纱线光洁,毛羽很少,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困扰纺织企业的重大问题,大大改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