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

《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

ID:34358044

大小:231.48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3-05

《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_第1页
《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_第2页
《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_第3页
《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_第4页
《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实践精彩活动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果给小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大概绝大部分孩子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进行的,学生所面对的是教师和教材,所活动的范围是教室。语文教学的封闭性导致它的“高耗低能”,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所需。再者,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不浓厚的,他们大多是能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是为了语文的成绩、语文的重要性而努力地学习语文的。从他们的心底里

2、说,他们是不大喜欢语文,不大喜欢语文课的,总觉得学习语文是累的,试想,要努力地去做一件自己不大感兴趣的事是多么的辛苦!是啊,“学海无涯苦作舟。”那么,如能“学海无涯乐作舟。”不是更好吗?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语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童年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严肃的问题。(二)课标对语文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

3、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题负责人:张燕执笔:张燕副组长:王文斌成员:林素仙陈慧敏吴朝霞课标的这段话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语文教育究竟应该通过哪些途径达到教育的目的。对照课程标准精神可以看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形成这严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即没有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三)对语文实践的认识首先,标准文档实用文案从语文的性质来看,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在我们的社会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无时无刻不在用语文。可以说,没

4、有语文,人们就无法交流,社会就无法发展。其次,从我们的语文是母语来看,它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语文,可以说社会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从说第一句话开始,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学会的。再次,从历史来看,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确实出了像屈原、李白、杜甫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文学字、诗人。虽然他们接受的都是传统的劝解、口耳相授的语文教学。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时的社会动荡、群雄纷争,没有放逐,屈原能写出《离骚》这样的伟大诗篇吗?如果李白没有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杜甫没有遇上“安史之乱”,过

5、着颠波流离的生活,他们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诗仙、诗圣吗?他们不但读“四书五经”,更主要的还在读社会,读自然。(四)研究问题的定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语文,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语文教育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革新,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

6、,我们把研究的问题定在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切入点,来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面貌。二、课题研究过程(一)课题准备阶段——(2004.9—2004.10)1、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这些思想告诫我们,语文教学应该用大语文思想作指导,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天地,关注其个性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滋有味。(2)语文实践活动整合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性。活动

7、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学习语文是目标。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运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实践活动。(3)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主体—客观”理论,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基础。“主体—客观”理论认为,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标准文档实用文案反映”,既是客体在主体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又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结果。语文实践活动吸收近、现代以来科学认识的方法,逐步形成从问题出发

8、,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思维实践和操作实践为基础的活动过程,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的主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