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

ID:34364888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_第1页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_第2页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_第3页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_第4页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 重点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反对同性婚姻的论断是顽固和有偏见的,是歧视性的,是在道德和合法规章伪装下的偏见。’有学者在区分婚姻四大需求(心理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和生活上的需求)的基础上,认为同性恋作为人类情感的一部分,与异性恋同样存在这四个方面的需求,所以法律应当予以保护。’0还有学者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自由是相对的,国家不能不干预,但也不能干预太多。“支持者们一般认为,依照大多数人的主观偏好否认个人婚姻选择的基本权利缺乏法律依据,同性恋者享有与同性恋人结婚的权利。在关于同性婚姻的论辩中,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有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正因为争议的

2、存在,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二、同性恋者享有婚姻权之法理分析(一)关于同性恋的理性认识虽然同性恋现象已存在久远,但同性恋这一概念却是近代才被提出来的。同性恋(homosexuality)一词是由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它指的是对异性没有性爱兴趣,不能做出性反应,而对同性产生性爱倾向、性吸引或性行为。‘2我国社会学家李银河女士认为,同性恋这一性倾向是指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3同性恋者是以同性为爱恋和性爱对象的个体,既有男同性恋者(gay),也有女同性恋者(leshian)。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学者,尤其是社会学者对它

3、做过大量的研究。从法学角度研究同性恋问题,必然会涉及到社会学和医学方面的知识,因为从社会学和医学角度认识同性恋的意义在于避免先入为主的错误印象,确立正确的研究基础。同性恋的成因及分类9康娜:“解读婚姻‘身份危机’—来自同性婚姻的挑战”,《法学研究》,2008年第l期,第98页。,0“特别报道特别关注:中国‘同性婚姻提案’之旅”,http://www.homosk丫eo耐inew洲Ews/news--l/ga”ews--2/2002一02/1014496140.html,2008年8月28日访问。,’费曦:“同性婚姻,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政策建议”,httP:

4、//caehe.tianya.en/Pub一icforu耐eonten伽otss/l/Zol4.shtml,2008年8月27日访问。12孙振东:“同性恋者人权保护问题研究”,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第24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593页。,3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页。5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同性恋的形成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本质论”和“建构论”两种学说。“本质论”认为,性倾向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时间、地域和外界力量的生物要素,因此也称生物本质主义(hiologicales

5、sentialism);“建构论”则主张,社会与文化的力量人为地造就了性倾向的观念,而这种力量会随着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所以也称为社会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onism)。““本质论”侧重于研究内部因素,认为同性恋主要受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脑结构三方面影响,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外界条件只是影响其欲望的表达而已;而“建构论”则从研究外部因素出发,强调后天发育环境对同性恋性倾向和性行为的影响。它认为社会关系决定了哪些主体可以出现,以什么样的合法性出现,主体并不是先于政治或社会结构而存在的某种东西,而恰恰是在特殊的社会政治环

6、境中并且通过这种环境建构而成。‘5然而,对于同性恋形成的根本原因,...至今仍无定论。目前有越来越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同性恋是一种基因现象,但是好像结论还不够令人信服。‘6关于同性恋的分类,目前学者们倾向于把其分为三类:(1)真性同性恋,亦称素质性同性恋、绝对同性恋;(2)假性同性恋,主要是指境遇性同性恋或偶然性同性恋;(3)兼性同性恋,相当于可变性同性恋。假性同性恋只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发生的同性恋行为,当环境条件改变或其性心理成熟后,其同性恋行为则会自然终止,转为异性恋。如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军营的士兵、海轮上的船员、修道院的修士、修女,因为缺乏异性接触的

7、环境,大多有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同性恋关系,一旦他们回到社会大环境中,有了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则大多数转化为异性恋。兼性同性恋者与同性和异性都能发生性关系,也均可获得满意的性快感,对此,多数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双性恋而非同性恋,至多它是一种同性恋的复合类型。真性同性恋指虽有异性恋的机会却仍倾向于同性恋,其性倾向具有不可改变性,终生以同性为倾慕和性行为对象,因此,他们是社会同性恋现象存在的中坚。真性同性恋者是同性恋婚姻权利诉求的主体,是法律研究的重点。‘714孙振东:“同性恋者人权保护问题研究”,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第24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香港)

8、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595页。巧[美]葛尔·罗宾等:《酷儿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