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

ID:34370730

大小:195.2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5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_第1页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_第2页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_第3页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_第4页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刘少杰【内容提要】社会理性化是社会学自形成以来的一个基本追求,这个追求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受到了当代社会学的深刻反省和深入批判。一些重要学术流派在批判极端理性主义的同时,立足感性实践,提升感性生活,追求感性秩序,形成了当代社会学感性论转向的新趋势。影视文化推进的文化传播感性化,以及各民族在全球化浪潮中形成的文化自觉,是当代社会学发生感性论转向的现实基础。【关键词】社会学/社会理性化/感性论转向社会学的理性化追求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不仅其他学科对以工业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理性化提出种

2、种质疑,而且在社会学内部也出现对社会理性化越来越深刻的反省和批判。在对社会理性化多重视角的深刻反省中,一个新趋势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立足感性实践,阐释感性生活,肯定感性秩序。我们不妨称之为当代社会学的感性论转向。一、社会理性化追求的深化20世纪初以来,人本主义、实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社会理论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本主义社会理论在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理论或社会学理论的新流派中得到丰富和展开;实证主义社会理论的思想原则在结构功能主义、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等社会学流派中得到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坚持实证主义立场的

3、社会学理论不断形成;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也在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批判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实践理论等,都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新形式。虽然三大社会理论都面对当代人类社会问题,追求社会发展进步,但它们都始终坚持各自形成之初的基本立场,分歧明显甚至尖锐对立。人本主义社会理论坚持从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困境出发,批判社会理性化带来的各种弊端,它们注重的是一个感性的社会;实证主义社会理论继续坚持其客观主义和科学主义立场,追求社会生活的制度化、组织化或现代化,它们注重的是理性化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坚持实践立

4、场,在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辩证关系中观察社会生活,推进社会发展,它们注重的是一个实现感性和理性统一的社会。在很多中外社会理论或社会学文献中,社会理论同社会学理论之间并没有明确界限,不过,大部分实证主义社会学家却强调他们的理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理论。一些实证主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是科学,其根本标志是用客观的观察视角和方法原则研究社会现象。如果社会学一定是坚持客观原则的科学,那么,法兰克福学派、后结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理论确实难以归入社会学范畴,因为这些社会理论不仅关注主观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且还坚决反对用单纯客观的原则

5、去研究和回答社会问题。实证社会学坚持客观性的科学原则,这是它继续推进社会理性化追求的一个基本标志。对客观的科学原则作出最充分论述的实证社会学家当属迪尔凯姆。他把社会事实当作外在的客观的事物一样看待,这是他坚持实证主义立场、把社会学建设成科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因此,迪尔凯姆把实证主义看作理性主义追求的一个结果,并声明自己的努力就是追求社会生活理性化。他说:“认真说来,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用在我头上都不准确。我唯一能接受的称号是理性主义者。实际上,我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看到,把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

6、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人们所说的我的实证主义不外是这种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1](P3-4)用科学的方法原则,在社会生活中发现客观的因果联系,把这些作为外在规定性的因果联系概括为社会生活的结构、社会行为的模式或社会构成的运行机制等,然后再根据科学化、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为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保证社会行动协调而提出化解社会问题的对策,制定种种社会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制约规则,使社会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秩序中运行,这就是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模式。迪尔凯姆认为,这是一条不同于思辨哲学的崭新道路

7、,所以他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而是属于“科学的理性主义”。迪尔凯姆确实提出了一些在法国唯物主义者和德国唯心主义者那里都未曾见到过的新方法、新原则,但无论这些新方法和新原则的表达形式同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唯心主义有何不同,其追求客观性、普遍性和社会生活理性化的根本立场与根本目标都是一致的。法国唯物主义认为外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德国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的理念是世界的本体。虽然它们分别强调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似乎二者是严格对立的,但它们的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即为人类社会生活找到一个客观的普遍性原则,以此规定人们的社会行为,实现感性生活理性化

8、。就此而言,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的根本原则和追求目标,同传统哲学并没有本质区别。迪尔凯姆之后,帕森斯(TalcottParsons)和默顿(Rob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