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

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

ID:34380965

大小:58.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_第1页
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_第2页
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_第3页
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_第4页
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文化视角下英语显/隐性学习探究【摘要】近些年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形成了认知派与社会文化派两大学派。由于显/隐性学习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基本研究问题,因此显/隐性学习也自然成为论争焦点。随着二语习得领域学习研究的深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备受质疑:英语的学习究竟应归功于显性还是隐性学习?哪一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更加有效?本文试图在社会文化视角下,剖析显性与隐性学习效果的优劣,促使二语习得中英语学习的问题研究更加的深入。【关键词】社会文化视角显性学习隐性学习国内外关于二语习得领域和心理学学界一直存在一个热门话题,即为隐性/显性知识的讨论。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理论研

2、究和语言教学实践方面。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水平标志着其发达程度(蓝仁哲,2009)o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法种类庞杂,但都没有摆脱师生对立的传统模式(刘润清,2003)o受此影响,远程外语教育界的主流观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蒋文昭,2008)经研究,发现不管从理论的角度还是实践的角度,指出隐/显性知识的相同和不同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社会文化理论下知识的构建作者基于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对学生的知识构建进行研究。维果斯基指出假设学生的知识体系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则学生人格上的发展将在和朋友、父母的交往过程中构建的。维果茨基理论认为人们的认知和学习不是个人产生的现象,而是一种

3、社会和文化影响下的现象。维果茨基重视社会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发展、学习的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的群体所起到的作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视角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学生高级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中介的重要性和作用,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与社会文化的环境的影响。维果茨基在重新学习原动力的过程中,强调两个重要概念,即中介和心理工具。提出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原因是人和符号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心理工具能够成为个体学习者内在的认知工具,中介和心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与环境交往的形式。因此,中介如何内化成为学习者的心理功能是社会文化理论关注的重点。二、显隐之

4、争的历史N.Ellis指出典型的隐性学习过程就是儿童学习母语句法规则。其过程是儿童与照看者进行自然交际,而后形成复杂的母语结构知识。同时,Ellis指出显性语法知识能够促进隐性语法知识的学习。Decoyer的代表学说是“强接口假说”,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种技能学习过程。克拉申的理论强调二语习得主要发生在无意识状态。与之相反,Schmidt提出注意级别的意识对于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是必要的。同时,对规则意识的感知能有力的促进后续的学习。近年来,二语显性与隐性学习机制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学生准备学习目标结构时显性的语法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中介语。三

5、、显隐比较1.研究方法学习过程是动态的、难以捕捉的,因此常常从学习的结果出发研究显性和隐性学习。显性知识采用口头报告法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的不足是不能够体现所有种类的显性学习。隐性知识可通过即兴语言输出任务和理解性任务两种方法进行测量。即兴语言输出任务主要包括写作、访谈和口头模仿等。虽然即兴语言输出任务这种测量方法在导出语言产出方面表现优异,但是在明确学习者是否采用了显性知识方面有待改进。理解性任务主要包括语法判断任务以及多项选择题等。总而言之,对显性和隐性学习的分别衡量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通过综合多种任务来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可以提升测量的精确程度。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口头模仿和

6、叙述、口头叙述、语法判断任务、不限时语法判断任务以及元语言知识测试5种方式在内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口头模仿和叙述、口头叙述、语法判断任务中抽取一个主因子,然后在不限时语法判断任务和元语言知识测试中抽取一个主因子,这两个主因子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应。这种测试方法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一个参考和借鉴。然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测量的准确性已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否可以在本质上完全分开。2•特征进化论(EvolutionaryTheory)指出,显性学习系统与隐性学习系统存在着先后顺序,隐性学习系统稳定之后才能进化形成显性学习系统。R.Ellis指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所具

7、有的不同特征,可以基本用来进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学习。(1)学习对象的抽象性。抽象性讨论的焦点在于隐性学习能否促进抽象知识的习得。以语法判断任务与迁移为主要讨论内容。基于理论的角度,在语法判断任务方面,表面相似的字符串可能存在违背规则的现象。但是很难从操作方面将其分开。虽然进行过将其分开的尝试,但都无果而终。所以,对学习者学习到的是抽象的规则或者具体的相似性方面很难进行有效的区分。迁移能够有效地证明隐性学习能够促进抽象知识的学习产生。(2)学习过程的无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