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

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

ID:34381964

大小:69.3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05

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_第1页
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_第2页
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_第3页
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_第4页
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安全论文关注食品安全与公众科普——记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文张卫1月13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公布了由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舆情研究所选送的12个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并请权威专家进行了一一解读。在会上,国家食药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首先进行了致辞。他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已成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构建社会科学认知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去年的媒体沟通会,食品

2、领域的专家权威解读了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通过媒体还原真相、消除误解、传播“科技界的共识”,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今年的媒体沟通会,专家队伍更加壮大、媒体参与更加深入、热点解读更加全面,充分表明社会各界对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迫切期望,也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的生动实践。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智慧与共识,需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科技界、新闻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现在不少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并不是真正源于食品安全事件,而是由于消费者与科学真相之间的“信息真空”造成的误读、误解、误信,客观上加深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凸显了加强食

3、品安全科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近几年的媒体沟通会,我们发现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不仅有助于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发展的趋势,也有助于向公众传播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更有助于形成理性客观、积极协作的食品安全科学思维的理念。在食品安全的报道中,科学思维比科学知识还要重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科学思维就是求真的思维。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不能偏听偏信、人云亦云;其次要向专家求证,以了解专业知识,向执法部门求证,以了解事件真相;第三要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各种方法的分析,比如数学方法、辩证方法等;第四要有一套把关的程序制度,特别涉及到专业问题、科

4、学问题时更要慎重。我们举办这样的媒体沟通会除了还原真相外,也是为了使大家养成科学思维的方法,以后大家要继续深入互动交流,更加科学地认识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更加客观地传播食品安全信息,推动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随后,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刘亚东介绍了中国科协在食品安全方面做的科普性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发表了关于中国食品安全新视角的发言。陈君石说,过去几年,专家是根据所收集到的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热点问题来进行解读,侧重解读每年12个热点问题当中,看哪些是真正的食品安

5、全问题,哪些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今年,我个人的感觉是在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食品掺假,从科学上讲,其和食品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因为食品掺假在多数情况之下并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它是假的,是一种欺骗、是一种犯罪行为。而我们传统上所谓的食品安全事件,是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包括潜在的危害。随着食品安全工作的推进,假冒伪劣越来越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当中的一种,所以尽管从纯技术的观点看这两类有所差别,但是由于食品掺假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所以政府也把其纳入了食品安全危机来进行监管。我希望通过这个会能够给媒体和科学家之间的沟通,特别是在食品安

6、全信息方面的沟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来有力地推动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报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和准确。随后,大会进行专家解读环节,共有12位专家对由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舆情研究所选送的12个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大家还原了事实真相。1福喜事件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王守伟:首先,福喜事件的性质是一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食品安全事件,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第28条第一款、第八款和第36条。但我们注意到,福喜事件发生后,有很多人为其喊冤。按照现行食品安全检查标准,福喜所使用

7、的过期肉检验合格,但是检验合格为什么还要惩罚福喜?因为我们所有检验项目是有限的,它不能够涵盖食品安全的全部内容。因此,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控制有相互的关系。我们不能只从标准方面谈,因为标准只是在确定相关危害因素和物质的前提下建立相关标准。对于未知的危害我们怎么办?目前只能采取延长保质期的办法,这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或者措施之一。所以,福喜的肉虽然符合检验标准,但却过了保质期,这就加大了肉的不安全性,应该受到惩罚。而且,我国目前尚没有生鲜肉保质期的国家标准,但《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标准是基础标准,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产品合格与否是按照企业标准判定的

8、。所以,福喜事件的警示作用在于,无论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