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

ID:34384428

大小:2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5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标准答案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24.有学者指出,分封制不仅封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下受封的各级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身份,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的权威。这说明分封制A.天子通过诸侯有效地管理地方B.“天下一家”的认同日趋淡化C.地方权力过大会销蚀王室权威D.周王室开疆拓土扩大统治范围25.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

2、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26.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纱市在城内的北耆寺前。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A.专业市场广泛分布B.市坊制度得以建立C.政府城市管理松驰D.南方经济赶上北方27.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A.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C.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D.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28.

3、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A.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B.《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C.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D.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29.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才(财)不可胜用矣。”据此可知,唐甄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谴责中央集权统治C.主张发展自然经济D.

4、要求减少政府束缚30.1875年,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A.代表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B.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C.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D.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迫切要求31.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D.实

5、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32.下图反映了新中国A.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B.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C.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D.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33.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34.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

6、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A.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B.“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C.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D.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35.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B.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C.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D.强调中、俄强化结盟关系41.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近代

7、中国曾出现三次留学大潮,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25分)材料一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最终,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留学生除了学习军政外,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从而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第一批留学生在“轮船招商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