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

ID:34385954

大小:654.7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_第1页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_第2页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_第3页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_第4页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1期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为中心郑晓江(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7)摘要: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关键词:朱熹与陆象山;教育理念与制度;反思与启迪中图分类号:B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oio)

2、oi一0013一O7本文主要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应该说,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是有血缘关系的,是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朱子办白鹿洞书院经验的推广之地。到宋淳佑六年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1246),“理宗诏颁《白鹿洞学规》于各州府县立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石”。这样《自鹿洞书院揭示》便成为全国性的学校主要问题,并从传统的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和书院的“教规”了,并成为了南宋以后70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以推动现代中国教育的健康古代

3、书院教规的范本,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发展。规章制度之一。其正文内容为:臼鹿洞书院揭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自唐以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来,书院遍及全国各地,总数多达7000余所,是我国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序,亦有五焉,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清末之后,书院或废除或改具列如左:为学堂、学校,有的则发展成了现代的大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理解中国书院的办学理念及制度,重要的切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

4、穷理也。若人点应该在探讨书院的学规上。而在中国书院史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上,影响最大的学规当属朱熹撰写并颁行的《白鹿具列如左:洞书院揭示》。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军,修葺白鹿洞书院,次年设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右修身之要。度——《自鹿洞书院揭示》。南宋绍熙五年(1194),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将《白鹿洞书院教条》颁于岳麓右处事之要。书院,对岳麓书院的教学与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

5、求诸己。收稿日期:2009—12—26作者简介:郑晓江(1957一),江西省万载县人,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JIaoYUWenHuQLunTon右接物之要。畅,则又恳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病,盖听者莫不悚然心动焉,熹犹惧其久而或忘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也,复请

6、子静笔之于简,而受藏之,凡我同志,于此反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之为学者,身而深察之,则庶乎其可不迷于人德之方矣。”②为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何象山的讲辞对朱子有如此大的震撼呢?其实陆子之士固当熟读而问辨之,苟知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所批判的学者为学不应该以场屋、人仕、俸禄为念的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意思,朱熹在《揭示》中也谈到了,即其所云:士子为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学应该在“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而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

7、也。故今不复施于此堂,而特“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于左,而揭之楣也”;但为何又说“熹在此不曾说到这里,负愧何间。诸君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言”,且十分受用呢?因为朱子虽然已看到学者学为之际,其所以戒谨恐惧,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以为“科考”与“利禄”之弊,突出了书院求道行道式然,而或出于禁防之外,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的教育与官学学以为科考功名之教育的水火不容,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在道德的理想主义方面确实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次年,也就

8、是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自鹿洞但现实却是,中国每一年都有成千上万名知识分子书院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陆象山及门人来南康拜孜孜于科考。若仅仅高举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一会知军朱熹,朱子与他们一行同游星子落星湖,然后味地斥责科举考试,则无形中把无数科举士子们推请象山登白鹿讲席,“以吐所闻”,“得一言以警学离出儒家的轨范;特别是,仅仅以道德理想主义来立论,无疑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