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文第十一章

电子课文第十一章

ID:34388191

大小:70.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5

电子课文第十一章_第1页
电子课文第十一章_第2页
电子课文第十一章_第3页
电子课文第十一章_第4页
电子课文第十一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子课文第十一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子课文●第十一章 人类和环境第一节 环境和环境问题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本书所讲的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①两类。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例如,人们把荒地改造为良田,把丘陵缓坡改造为梯田,把天然草地改造为人工牧场,把滩涂改造为水产养殖场;或是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地点,创建村落、城市、工矿区、疗养区、风景游览区,等等。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

2、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 人类同一切生物一样,为了生存和活动,必须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还必须占据含有煤质(空气、水)的一定空间。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还要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这种代谢产物的能力。所以,人类生活同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离开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呼吸13千克空气,进食1.5千克食物(粮食、蔬菜等),吸取2升以上的水。在人体各部分的器官和组织中,含有地壳中所存在的60多种化学元素。人类与一般动物又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动物只是以自身的存在及其生命活动来改变自然环境,如蚯蚓可以吞食土壤改变土质;或

3、是以改变自己的体形、毛色等来适应环境,如蜥蜴类的变色龙,善于变换皮肤的颜色,适应周围环境,以保护自己。人类却能利用自己创造的工具,通过劳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和加深。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

4、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①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②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发生。例如: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内陆山区,发病率较高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就是当地水、土中缺碘造成的。某些干旱地区常可见到的氟骨症(骨关节僵硬),是当地环境中氟的含量过多引起的。我国北方常见的克山病,是缺少硒造成的。我国是一

5、个自然灾害多发性的国家,上述的各种自然灾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常会出现。严重时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抗灾、防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整治大江大河、建立气象预报台(站)、地震监测网、地方病防治中心等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这些方面的工作,还将继续加强。以下将着重讲述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一)滥采滥用自然资源。包括:①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②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③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④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对有害人体的汞、铅、镉、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从地层深处采掘出来以

6、后,不加妥善处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环境,等等。(二)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污染和毒化环境;有的为农作物或鱼类吸收并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三)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废气、交通拥塞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四)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例如修建水库大坝未注意生态问题,诱发地震,引起土壤盐碱化,造成某些鱼类绝迹,等等。总之,由于人类利用自然的不合理,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7、人为原因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公顷森林因乱砍滥伐而消失;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失去生产能力;每天有100多种,全年有5万种物种灭绝;全世界1/15的人口生活在水荒中,13亿人口几乎与洁净的饮用水无缘;每年有5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氯氟烃等物质被排放到大气中,出现酸雨、大气增温、保护地球生物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每年有650多万吨垃圾被倾倒进海洋,使得许多渔场逐渐消失,全球渔业资源面临枯竭。 问题和练习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