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

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

ID:34391169

大小: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5

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_第1页
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_第2页
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_第3页
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_第4页
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牵连犯的定罪处罚(数罪并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内容提要、关键词2引言3一、牵连犯的概念和构成要件3二、牵连犯的特征4三、关于牵连犯的定罪分析5四、我国对牵连犯的处罚规定7主要参考资料8...【内容提要】牵连犯是罪数形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一罪与数罪的区分,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处罚。科学认定牵连犯的罪数,对提高我国的司法实践水平、完善我国有关的刑事立法、保证刑法机能的正常发挥和国家法制的统一、促进我国刑法科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对牵连犯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刑事司法活动中准确定罪,正确适用刑罚,关系到追诉时效的正确适用,有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本文从牵连犯的概

2、念和构成要件、牵连犯的特征、牵连犯的定罪分析及我国刑法对牵连犯的处罚规定等几个方面论述牵连犯的定罪处罚。【关键词】牵连犯牵连关系罪数形态处断原则...引言牵连犯是罪数形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一罪与数罪的区分。准确地认定同一主体的行为是构成一罪或是数罪,不仅是正确地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正确地适用刑罚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刑法分则及有关刑事司法解释对一些情形的牵连犯如何定罪处罚作出了规定,但我国刑法总则对于牵连犯怎样定罪处罚并无明确规定,导致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观点和做法存在分歧和不一。因此,有必要加以理论梳理和探讨

3、。一、牵连犯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一)牵连犯的概念牵连犯一词源自德语VerbrechenShonkurrenz,经日本传入我国。作为一种独立的罪数形态,它是从观念竞合蜕变而来的。我国刑法理论上对于牵连犯的定义至今仍不统一,归纳起来大致主要以下几种定义:1、牵连犯是实施某一犯罪行为,其采取的方法或者产生的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2、犯罪分子出于直接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犯罪的方法或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叫牵连犯;3、牵连犯是指犯一罪而其手段或结果的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4、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即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

4、名(即他罪)的犯罪形态。(二)牵连犯的构成要件1、牵连犯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这是牵连犯的本质.牵连犯是为了实施某一犯罪,其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又构成了另外一个犯罪.2、须有两个以上的行为,其中一个是目的行为,一个是方法行为,或者一个是原因行为,一个是结果行为,或者既有方法行为、目的行为(原因行为),又有结果行为.3、两个以上的行为均触犯了刑法分则中的有关规定,触犯了两个以上的罪名,构成独立的犯罪,各行为不属于一个犯罪构成的要件.4、两个以上的行为之间须有牵连关系.牵连关系有两种:(1)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2)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

5、牵连关系....通过对牵连犯上述各种定义的梳理和辩析,笔者认为,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二、牵连犯的特征牵连犯是指实施某罪的方法或实施的结果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牵连犯有以下四个特征:1、必须基于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就是说,行为人是为了达到某一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目的行为),在实施该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其所采取的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构成另一个独立的犯罪;正是在这一犯罪目的的支配下才形成了与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而在具体内容不同的数个犯罪故意支配

6、下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一犯罪目的实施的。 2、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立的危害行为。由于牵连犯在实质上是数个犯罪行为,因而行为人若只实施了一个危害社会行为,就无从谈起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问题,从而也就不会有牵连犯的存在。 3、牵连犯所包含的数个危害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牵连的形式表现为三种:一是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例如,为了诈骗财物(目的行为)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方法行为),构成诈骗罪与妨害国家机关公文罪的牵连犯。二是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例如,为了窃取财物(目的行为),盗掘古墓葬,盗掘后为湮灭罪迹又毁坏部

7、分文物(结果行为),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的牵连犯。三是复杂的牵连,即在三个以上的犯罪行为中分别具有手段和目的、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例如,为盗枪而侵入他人住宅是目的和手段(方法)的牵连,盗枪与私藏枪支是目的与原因(结果)的牵连。关于如何判断数行为之间有无牵连关系,在我国刑法理论界,有三种不同主张:一是主观说,主张以行为人的主观意思为标准加以判断。二是客观说,主张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标准加以判断。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直接关系说”,即目的行为与方法或结果行为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直接关系,就是牵连关系。三是折衷说,其中,有的学者认为,对于牵连关

8、系的认定,应当同时兼顾犯罪人的犯意和客观事实。有的学者则认为,对于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则应当以犯罪人的牵连意思为准;对于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