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

ID:34394711

大小:189.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_第1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_第2页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00009年4月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浅析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王培培(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从实质上看,亚里士多德以后的修辞学家只是对他原来的理论进行加工和提炼,时有修正或扩充而已,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亚里士多德曾被马克思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是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他所创立的独具特色的修辞理论及其传统,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修辞学;西方修辞学;逻辑;【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09)02-0066-03一、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主要

2、观点的所在。”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修辞演说中,关键的问题是提高士亚里士多德多德士多德《修辞学》的基本亚里士多德是说服力。要提高修辞的说服力,则不仅需要发现和选择有效的第一个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修辞学理论的人。他的(Rhetoric)对说服方式,而且要运用多方面的修辞手段和修辞技巧。这样就西方修辞学的影响之大、之久,无人可比。《修辞学》采用历史与纯粹理性的逻辑有了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的的观点,追溯了修辞术的发展,对以往的修辞术研究加以总几个方面:首先,逻辑推理步骤繁杂,形式呆板,而修辞演说要结,把柏拉图的思想和智者派传统结合起来,成为哲学和实用考虑到对象和场合的需要却必须简单

3、、直截了当、灵活多变。主义的综合体。所以必须对推理和各组成部分加以必要的省略。逻辑研究的首先,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是与认知理论特别是与逻是纯理性的问题,而修辞不仅涉及到理性,而且也涉及到情感辑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修辞的认知性和认知功能。“辩证和意志,为了影响人的情感意志就必须采取不同于逻辑的特法”一词在古希腊原指“辩论术”,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中殊的修辞手段和技术,例如隐喻、寓言、夸张、设问等手段,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辩证法”是指“工具论”,相当期引起人的注意,感染人、说服人等等。正是由于上述种种方于我们今天所讲的方法论;狭义的“辩证法”是指逻辑或逻辑面,使修

4、辞与逻辑区分开来。学。在他的修辞理论中“辩证法”一词指的就是逻辑学,这样亚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本质里士多德就将修辞和逻辑联系起来了。在他看来,修辞和逻辑在西方文明中心古雅典,伟大的演讲者发挥着修辞艺术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他把修辞活动看作是与逻辑思维不可分来获得民众的支持,最终获得政治权力,因此,在那时,修辞术割的认知活动,如果逻辑是一种“理性智慧”的话,那么修辞则有一种社会需求。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首次将修辞术是一种“实践智慧”。基于上述的认识,亚里士多德提出“修辞涉及的问题系统化成一种理论,首次将修辞学定义为劝说交论证”和“修辞推理”这样一些概念。他认为修辞和逻辑“它

5、们际的艺术,将修辞家定义为在任何已知情况下对有用的劝说都是提出论证的某种能力”。如果说逻辑是理性的形式化,那方式具有观察能力的人。他的理论包括三个本质的东西。么修辞则是非形式化的逻辑。亚里士多德强调修辞的认知性,一是,所有的论点必须以或然性为基础。亚里士多德认把修辞与逻辑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无疑是与文艺复兴以来的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绝对真理的,因此劝说应建修辞学家单纯将修辞看作是美化和修饰词语的手段的观点是立在听众承认的真理上.相悖的。二是,修辞学中的主要问题是怎样适应听众的问题。当,其次,那么究竟何谓修辞,亚里士多德给出的定义是:在且仅当演讲者了解了听众的心理,他才

6、能达到劝说的目的,换任一给定的情况下,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和遵循这种说服方言之,演讲需要一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心理学”的知识。式的能力。掌握这个定义,就必须先掌握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三是,修辞学从根本上说无从区分是非,只是一个中立的的三个关键词语,即说服、说服方式和说服力。说服是刻画修工具。这一理论能被所有人使用,包括道德败坏的人。无论其辞者和对象关系的概念。亚里士多德在分析修辞演说时做了目的如何,都能产生巨大的益处和弊端。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承解释,他指出:“演说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演说者、演说的题认他的修辞术能被误用,但同时又降低了误用的可能性:一切目和演说针对的对象。最后一种成分

7、我指的是听众,是演说目物质,除了美德都可能被误用;一个不道德的、鼓吹邪恶的人*[收稿日期]2008-12-28[作者简介]王培培,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66第12卷·第2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Vol.12,No.22009年4月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Apr.2009不可能达到目的,而一个提倡正义的人很可能如愿以偿,因为主要是要劝说听众,所以让听众去猜测演讲者不直接表明的善良与正义就是比其反面的东西有更强的信服力;误用亚里或有意省略的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