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

ID:34395882

大小:82.8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5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_第1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_第2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_第3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_第4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索》2008年第2期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意义邓晓臻,温立武(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异化劳动概念出发开始本体论的初步建构,之后用“人的感性活动”代替“对象化活动”继续他的本体论建构,人的感性活动及其社会历史展开所形成的日常生活世界被放到了存在的地位,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成为存在的本质。马克思并没有放弃他早期的异化劳动学说,甚至继续使用异化劳动概念,这赋予他的本体论建构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现实的革命精神。关键词:异化劳动学说;存在;本体论建构;哲学品质中图

2、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2-0121-05[1][P9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异化化、外化”;(3)类的异化,即“异化劳动把自我劳动出发开始他的本体论初步建构,之后他用“人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1][P97]的感性活动”代替“对象化活动”继续这种本体论建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4)人的关系的构,人的感性活动及其社会历史展开所形成的日常异化,即人与人的对立关系,因此“在异化劳动的条生活世界被放到了存在的地位,人的价值的历史实件下,每个人都按照他本身⋯⋯所处的那种关系和现成为

3、存在的本质。马克思并没有如国内学术界所[1][P98]尺度来观察他人”。异化劳动是对象化活动说的那样放弃异化劳动学说,他甚至继续使用异化的异化形式,扬弃了异化劳动的对象化活动表现为劳动概念,这赋予他的本体论建构深厚的人文关怀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学说中已经赋精神、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现实的革命予异化劳动本体的地位。他已经认识到,正是对象精神。化活动———异化劳动是它的异化形式———构成“这个无限过程中的那个可以直接感觉到的循环运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范畴及其本[1][P130]动”。这样,存在显然就是人的存在,是人的体论建构意义对象化活动的展开所展现

4、的社会生活过程。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存在总是指人不在场的物质世界及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实体,马克思认为,“从理论领域说来,植物、动物、他独特的异化劳动学说,在这里他赋予异化劳动本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体的地位,开始他的本体论初步建构。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是核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心范畴,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异化劳动主要表现在四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说来,这些东个规定中,即(1)“劳动的产品⋯⋯同劳动相对西也是人的生活和

5、人的活动的一部分”,“在实践[1][P91]立”;(2)“生产活动本身⋯⋯劳动本身的异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收稿日期:2007-12-18作者简介:邓晓臻(1970-),男,安徽宿州市人,哲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从事唯物史观研究;温立武(1964-),男,山东烟台人,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21·©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

6、.net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的视野中,人还有其价值规定性,从价值规定性看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是“现实的个人”表现为个人能力、个人需要及个人意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识和个人价值观念的有机统一体。个人能力是个人[1][P95]体”。马克思进而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进入其所处的环境并且对环境施加影响的因素,个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需要是个人对环境的期待,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1][P131]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工观念是个人在与他人交往和相互影响过程中能动地业———

7、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选择、过滤、吸收、组织、加工和“改造”(马克思语)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因此“全部历史是为了使社会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结果,表现为个人独‘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特的情绪、情感、意志、动机、目的、审美意识、审美观成为[自然的、感性的]需要而作准备的发展史。历念和价值观念。其中,个人能力和个人需要反映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个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换和相互作[1][P128]用,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观念则起着价值过滤和价现实部分。”当然,由于私有财产,存在是异化[3]的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