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ID:34406895

大小:375.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关于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课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关于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课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关于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课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关于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课教学的几点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_课教学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Technology第18卷第1期(SocialSciences)Vol.18No.12009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于翠红曹建洲(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经过前两轮的教学实践,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有很多心得体会,本文只对课程的定位、特殊性及教师作用的发挥谈一些体会。关键词:“基础”课;教材与教学关系;教师能动性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

2、标识码:A“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一)理顺“基础”课与其他三门课程教学的关础”课),两轮教学已经结束,作为“05方案”实施以系来进入高校课堂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体系是一个结构其教学实践是继承性和探索性的。我们既不能抛弃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已有的教学经验系既然是一个相互联系又相区别的完整的课程体和改革成果,也不能停滞不前,简单地照搬照抄,因系,各门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在所难免,为了避免简为这毕竟是一门新课,它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简单单重复,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

3、案时,应当明确各门合并,而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理论基础,是两门课程重课程的定位、弄清楚各门课程的教学主题、主线和重新整合的产物。是一门在体系上和内容上有机地将点,把握好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论证角度,根二者融为一体的崭新的课程。无疑,它的成功经验据每一门课程的特点、重点来调整讲授的角度、深和做法具有示范意义,其教学成效直接关涉到新课度,妥善处理好“基础”课与其他各门课程教学的关程方案的全面实施。系,促进各门课程教学之间既相互补充印证又相互经过前两轮的教学实践,已经有了一些心得体协调配合,从而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会、经验教训。在新一轮课程即将开始之际进行总教学

4、的整体功能。结、反思,对下一步教学和改革将大有裨益。(二)明确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一般来说,教材内容体系是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一、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的依据。二者是基本一致的。这本教材是经过非常关系严格的程序产生的,写什么,怎么写,都经过许多专3收稿日期:2008-12-10基金项目:内工大教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及应用》(编号:200717)作者简介:于翠红(1970—),女,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曹建洲(1979—),男,内蒙古工业大学国际商学院助教,在读MBA。96家反复商讨、斟

5、酌、修改,经中央审定,具有极强的权图式”等,比一般的知识课的教学过程要复杂得多、威性和严肃性。这一点需要我们提高认识。我们应微妙得多,也困难得多。“基础”课教学过程具有以该深刻理解编写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认真消化教下三个“复杂的特殊性”: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并将教材体系作为形成教学(一)特殊的“接受基础”内容体系的基本依据。决不能抛开教材内容,完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接受过根据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专业特长、学术兴趣和以程。学生对“基础”课的接受过程十分复杂和微妙。往的教学经验“避重就轻”作任意的发挥。比如说,学生在上“基础”课之前,已经有了各不相同的

6、“意有的教师觉得法理比较枯燥,自己又没有法学理论识框架”和“人格图式”,这是他们对课程内容接受背景,就把主要的时间用于讲解应用性的法律知识,或“阻滞”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意识框架”和“人这就偏离了突出“法律思想观念引导”这个核心。格图式”对教师的讲授起“过滤作用”。他们在原有在教学中涉及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关概念、“意识框架”和“人格图式”的作用下,对教师讲授的范畴的表述,有关提法的把握尺度,必须以教材作为同一种理论可能产生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依据,毫不含糊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反应,如欢迎、吸收、补充、修正、冷漠、排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基

7、本立场和观点。另外,教材在有关⋯⋯总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回应。其实,内容的取舍、轻重的安排、叙述的顺序上,实际体现从接受学的角度看,教师的讲授仅仅是教学过程的着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重点,这同样也应成为我一部分,更为重要的部分则是学生在原有“意识框们构造“教学体系”所遵循的原则。架”和“人格图式”的作用下接受得如何。只有通过(三)创建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变化学生的特殊“接受基础”,并使之与教当然,由于篇幅所限以及教材特有的规范要求学目的相统一,教学才会有成效。而这是一个十分和呈现方式,只能提供“基本”依据。因此,每一位微妙、复杂和困难的过程,绝非只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