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 183通河

概 述 - 183通河

ID:34419310

大小:7.18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3-06

概 述 - 183通河_第1页
概 述 - 183通河_第2页
概 述 - 183通河_第3页
概 述 - 183通河_第4页
概 述 - 183通河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 述 - 183通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概  述概述(一)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腹地,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8º7′30″—129º24′30″,北纬45º52′30″—46º37′30″之间。辖境东连依兰、西邻木兰、南以松花江主流中心线为界,与方正、宾县隔江相望,北以平顶山分水岭为界与铁力市、庆安县接壤。全境东西长89.7公里,南北宽87公里,全县面积5675.478平方公里,习惯称5678平方公里。通河镇是中共通河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西距省城哈尔滨213公里、水路235公里。通河县地形复杂,高低起伏。总的趋势为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北部山区海拔600—1300多米

2、,有名山脉52座,系小兴安岭支脉,丛峦叠嶂、沟壑峡谷繁多。森林茂密,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5%,是全省重要林业基地。境内有省属清河林业局、兴隆林业局的大部分作业区和铁力双丰林业局部分采伐区,有4个县属林场。全县土地总面积850.9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9.7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6%;林地面积609.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1.62%;牧草地2884.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3%;水域面积75.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89%;居民及工矿用地10.4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7%;交通用地5.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67%;未利用土地面积50.78万亩,

3、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大体结构为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沼泽和草原。全县水资源丰富,除松花江从县域南部通过,全县有大小河流27条,其中有16条直接注入松花江。有大小沼泽257个,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和草原上。矿产资源有金、铜、铁、水晶、大理石、矿泉水和储量达亿吨的石油及天然气。人口集中地区地势平坦、系沿江冲积平原,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383.9小时;年积温2300—2700℃;县内气候属寒温带——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降水量588.94毫米左右,适宜农作物生长。农副产品及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山上各种野生动植物繁多,盛产各种名贵药材。1986年全国普查中药

4、材重点品种363种,通河县就有123种,世界上最大的505克单株野生人参就采自距县城30公里的二甲沟中。(二)通河县1906年建县,因境内有大通河而命名“大通县”。1914年5月15日(民国三年农历4月21日),北京政府内务部通令,因与甘肃省大通县(1966年划归青海省)重名,易名“通河县”。伪满时期归三江省管辖,省会设在佳木斯市。1946年2月通河解放,归合江省管辖,同年6月隶属松江省哈北专区。1954年6月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隶属黑龙江省松花江专区。1956年,划为绥化专区。1958年9月,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通河县划归松花江专区。1960年8月松花江专区撤销,通河县划归

5、哈尔滨市管辖。196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设立松花江专区,通河县重归松花江专区管辖。1996·73·概  述年国务院撤销松花江地区,通河县归哈尔滨市管辖。1986—1994年,全县有5个镇、10个乡,153个行政村、221个自然屯。1995年撤销镇郊乡,并入通河镇。2002年3月,根据哈尔滨市关于乡镇行政调整改革要求进行乡镇改革,将全县14个乡镇合并为8个乡镇,82个行政村、40个居民委员会、221个自然屯。全县总人口235218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41人,比全省平均每平方公里的84人少43人。1986—2005年,全县民族构成除汉族外,还有满、回、蒙、苗、壮、彝族、朝鲜

6、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土家族、达翰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13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7.5%,少数民族人口占2.5%。(三)通河人民不畏强暴,具有反抗压迫的光荣传统。早在1928年就有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清河镇二道河子一带建立党支部。1932年日本侵略者进攻通河县城,遭到黑龙江边防军驻通河城防军老五团的坚决抵抗。日军攻占通河后,群众自发的组成大刀会、山林队等十多个抗日团体,反抗日伪政权的占领和统治。1937年冬至1939年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清河镇小古洞山里鹰窝一带建立省委机关驻地,领导人民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许多重要战略决策和部署从这里发出,通河成为党领导北

7、满地区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1939年冬,北满省委撤离通河转入苏联进行学习整训,时任北满省委书记金策和张瑞麟等带领小分队仍在通河县凤山、浓河一带发展“救国会”、“反日会”、“妇救会”,同日本讨伐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自1932年日军占领通河至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的14年时间里,通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没有停止过抗日斗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勇悲壮诗篇。1945年初,日寇为镇压人民的反抗和不满,在整个伪满洲国(全东北)成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