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

《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

ID:34421303

大小:25.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_第1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_第2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寄扬州韩绰判官》最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寄扬州韩绰判官》(备课人:武学斌)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内容】《寄扬州韩绰判官》借江南之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对扬州美丽风光和游乐生活的眷恋。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2、【教学设想】“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诵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中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丝丝情愫。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辅助理解诗意,从而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扬州吗?扬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交流)  的确,扬州之盛,唐世艳称,所以,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

3、与扬州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有诗文集《樊川文集》。2、相关知识:十年一觉扬州梦——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

4、纵情声色。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杜牧看了,很是惭愧。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杜牧听了,很是感激。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3、文题背景:33《寄扬州韩绰判官》(备课人:武学斌)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

5、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

6、(开成元年)秋。“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在前面的背景知识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该诗。一、以读代讲,读中悟情: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读完之后试着翻译本诗。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淌,秋天快要过去了,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落。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听美人吹箫? 2、通过读书,你有新发现吗?(生自由交流)  预设:1)读了课题,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给在扬州作判官的韩绰的一首诗。 

7、    2)从一个“寄”字,读出了已经离开扬州的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补充: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杜牧在韩绰死后作过《哭韩绰》一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通过一个“寄”字,读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3、你还从诗中那些地方也能读出作者对朋友韩绰的那份思念之情呢?  A“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     1)“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

8、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2)对比阅读:把“隐隐”“迢迢”这对叠字换成单字,你觉得好不好?     3)谁来读好这一句诗?教师小结: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隐隐约约的青翠山峦、悠长邈远的江东水流等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