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病理脉象

中医诊断:病理脉象

ID:34427450

大小:43.6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中医诊断:病理脉象_第1页
中医诊断:病理脉象_第2页
中医诊断:病理脉象_第3页
中医诊断:病理脉象_第4页
中医诊断:病理脉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病理脉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中医诊断:病理脉象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做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民各病脉。不同的病理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症,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脉论述。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位即脉之部位,是指在皮肤下的深度而言。脉位分浮沉,浅显于皮下者浮脉,深沉于筋骨者为沉脉。数即至数,是指脉动的速率,脉数分迟数。一息不足四至为迟,一息五、六至为数。形即

2、形态,包括脉管的粗细及其特殊形象,指下予以辨形,如芤脉似葱管,动脉似豆等。势即脉动的气势或力量,以辨虚实。如脉来势大,有力为实,脉动势小,无力为虚等。(1)浮脉类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①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主病】表证、虚证。【脉理】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②洪脉【脉象】洪脉极大,状若

3、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里热证【脉理】洪脉的形成,由阳气有余、气壅火亢,内热充斥,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是正虚邪盛的危险证候或为阴液枯竭,孤阳独亢或虚阳亡脱。此时,浮取洪盛,沉取无力无神。③濡脉【脉象】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主病】虚证,湿证【脉理】濡脉在主诸虚,若为精血两伤,阴虚不能维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脉细;若为气虚阳衰,虚阳不敛,脉也浮软,浮而细软,则为濡脉。若湿邪阻压脉道,亦见濡脉。④

4、散脉【脉象】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花散漫之象。【主病】元气离散【脉理】散脉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危重证候。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阳气离散,故脉来浮散而不紧,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⑤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病】失血,伤阴【脉理】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③革脉【脉象】浮而搏指,中空外

5、坚,如按鼓皮。【主病】亡血、失精、半产、漏下。【脉理】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2)沉脉类 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①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如石沉水底。【主病】里证。亦可见于无病之正常人。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脉理】病邪在里,正气相搏于内,气血内困,故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阳气衰微,气血不足,无力统运营气于表,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②伏脉【脉象】

6、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主病】邪闭,厥证,痛极。【脉理】因邪气内伏,脉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而出现伏脉;若阳气衰微欲绝,不能鼓动血脉亦见伏脉。前者多见实邪暴病,后者多见于久病正衰。③弱脉【脉象】极软而沉细。【主病】气血阴阳俱虚证。【脉理】阴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阳衰气少,无力鼓动,推动血行,故脉来沉而细软,而形成弱脉。④牢脉【脉象】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主病】阴寒凝结,内实坚积。【脉理】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

7、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3)迟脉类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①迟脉【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寒痛冷积,迟而无力为虚寒。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脉理】迟脉主寒证,由于阳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故脉来一息不足四至。若阴寒冷积阻滞,阳失健运,血行不畅,脉迟而有力。因阳虚而寒者,脉多迟而无力

8、。邪热结聚,阻滞气血运行,也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迟脉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②缓脉【脉象】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病】湿证,脾胃虚弱。【脉理】湿邪粘滞,气机为湿邪所困;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缓脉见怠缓;平缓之脉,是为气血充足,百脉通畅。若病中脉转缓和,是正气恢复之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