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

ID:34429911

大小:39.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_第1页
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_第2页
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_第3页
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_第4页
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美两国的GDP构成对比及调控周期的差异(2008-06-2611:47:41)中美调控周期差异带来哪些挑战  中美调控周期差异的深刻背景首先源于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以及在美元币值大幅波动中所受影响的巨大不同。中美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同也导致调控周期的差异。在中国宏观调控受到美国货币政策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会变得更加难以预期。因此,中国的调控周期应着力避免与美国调控周期的明显冲突,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是应对美国调控周期冲突的重要手段。  ⊙齐亮  在中国实施以“双防”为目标的“从紧”货币政策之时,美

2、国进入了扩张周期。“热钱”的流入对冲了我国紧缩的效果,增加了中国调控工具选择的难度,并间接由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宏观调控正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严重冲击,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变得更加难以预期。  虽然最近一段时期,市场预期美国将停止降息,美元出现升值,国际热钱流向出现了微妙变化。但是,当前美国调控政策可能出现的暂时性紧缩有可能使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进一步加大中国调控力度的掌握、效果评估的难度和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很多新的情况。学术界对宏观调控下一步政策

3、取向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存款准备金工具是否使用过度?是否应该加息?如何防止热钱的大规模进出?如何应对原油价格高涨?面对越南金融危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中国当前宏观调控面对的棘手问题,又都与美国的扩张政策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在总结前期宏观调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美国调控政策形成的逻辑及其对我国宏观调控的影响,合理调整政策,使宏观调控取得更大成效,防范中国经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一、中美调控周期差异形成的根源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美调控周期变化的触发因素会

4、有不同、两个经济体之间相互影响的传导会有时滞,这些因素容易导致中美调控周期的自然差异。  以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扩张周期为例,中国和美国采取扩张政策的时间相差约3年。中国在1997年明显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因而很快进入了扩张周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从1997年9月的7.47%开始下降,到1999年6月下降到2.25%,到2002年3月,进一步下降到1.98%;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1998年3月一次下降了5个百分点,降到8%,1999年7月再调低2个百分点,下降到6%。  美国经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1

5、998年到1999年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形势,2000年才出现明显下降周期,从而进入经济扩张周期。美联储在2000年12月开始调低利率,降息前联邦基金利率为6.5%,经过1年时间的连续下调,到2001年11月下降到了1.75%,此后在2003年6月下降到1%并维持了1年之久。  1、中美调控周期差异的深刻背景首先源于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以及在美元币值大幅波动中所受影响的巨大不同。  从最近40多年来美国gdp构成变化看,美国经济不断轻型化,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私人消费占比不断上升。2008年1季度,在

6、美国gdp构成中,私人消费占70.83%,政府采购占19.92%,投资占14.45%,净出口为-5.2%,私人消费和政府采购占美国gdp之比合计高达90.75%,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以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在美国gdp中的比重上升尤其快。  与之相比较,中国的gdp构成及变化过程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生产型特征。从1978年到2006年,投资所占比重从38.21%上升到42.55%;居民消费占比从48.78%下降到36.23%;政府消费占比从13.31%略升到13.70%;净出口占比从-0.31%明显

7、上升到7.53%。  基于中美两国gdp构成的变化,中美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比重呈现出相反变动的趋势。美国在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自2000年以来下降14个百分点,从35%下降到21%左右。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000年以来几乎提高了一倍,从8%左右上升到15%以上。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的最大用户之一,特别是在新增需求中所占比例超过1/3。  由此可见,美国受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则不断提高,两国对美元贬值导致

8、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并进而可能导致宏观调控取向或紧迫性上的差异。  2、中美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同是导致调控周期差异的另一个重要根源。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是以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美元、再从世界各国获其所需商品为主要特征的。美国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就是保持其通过美元工具可持续地从世界各国获取所需的能力,其宏观调控必须围绕着可持续的美元输出而展开。货币扩张可以帮助美国维持其增长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