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

ID:34430587

大小:1.56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6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_第1页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_第2页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_第3页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乐改探索技术天地中国笛子改良的历史阶段文/张帆提要:在大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下,自20世纪30年代,一些中国笛子演奏家和制作家们开始钻研、探索、尝试、创新,逐渐开辟了笛子改良之路。关键词:笛子改良历史阶段方式反思生创制了十一孔笛,又名新笛或横笛的演奏技巧,能够适应不同风格箫。它借鉴了西洋长笛的音孔排列作品的演奏需要。方法及其指法特点,可以完整地演60年代初期,被誉为“江南笛奏十二平均律。王”的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发40年代,四川音乐学院沈文毅明了将几根笛子扎在一起演奏的排先生创制了十孔笛,此笛既能较完笛,根据手指的可控范围和程度,整地演奏十二平均律,又能较好地排笛通常由二至四根笛子排列组合

2、保留六孔笛特有的音色及各种演奏而成。在西学东渐的事实、中体西技巧。同在60年代初期,席臻贯先用的理念以及各种相关论争和思潮1953年,沈文毅先生又研制了生与笛子演奏家付沛华(现青海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20世纪30年九孔梆笛、曲笛,这种竹笛不加任歌舞团团长)先生共同研制了十孔代,一些中国笛子演奏家和制作家何附件,能演奏十二平均律的所有笛。其优点在于“十二半音完备而们开始钻研、探索、尝试、创新,音。准确,远关系转调方便,且完全不逐渐开辟了笛子改良之路。之后的1954年,陈克一先生设计了外失六孔竹笛之特色。”80多年中,踏上这条道路、参与笛套管为四排孔的套管笛。综上可见,自1935年便开始了子改

3、良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且成果1956年,胡兴邦先生设计了内笛子改良的初步尝试,并试用于演卓著。外套管转四个调的套管笛。奏实践,中国笛子改良由此拉开序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检1956年至1960年间,北派笛子幕。索、研读和梳理,本文认为笛子改大师刘管乐先生制作了七孔笛,比良可以分为起步与尝试、实践与研较简便地解决了笛子的五种转调。二、实践与研究阶段(20究、梳理与反思三个历史阶段,且之后,他以七孔笛为基础又制作了世纪70~90年代)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果和改良方九孔笛,可以演奏半音阶的乐曲。1970年,南京艺术学院蔡敬式。1959年,上海民族乐团研制了民先生试制了十六孔加键笛,也称十一孔新笛,

4、由十个指孔和一个键新竹笛,由六个指孔和十个键孔构一、起步与尝试阶段(20孔构成。音域近三个八度,既能够成。他认为从笛孔和演奏方面,新世纪30~60年代)演奏音域内的全部半音,使转调方竹笛的六个指孔与普通六孔笛基本1935年,民族音乐家丁燮林先便顺畅,也可以充分运用传统六孔一样,只是将它十二平均律化,在-16-乐改探索技术天地演奏和转调上,既方便又顺手,大笛特点的方法将音域扩展至三个半在北京民族乐器厂制成了新曲笛、大发展和丰富了竹笛的表现能力。八度;保持了中国竹笛的音色;保新梆笛,可以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配1971年,上海京剧团俞逊发先持了传统的六指指法;能转十二个套使用。生创制了口笛,长三英寸。

5、1973年调。1982年,湖北省歌舞团尹维鹤5月1日,在原上海体育馆首次登场1979年,曾文瑜先生研制了先生创制了“双音笛”,能同时吹演奏口笛独奏曲《云雀》,获得成七孔笛。单支七孔笛能够准确的完奏出两个音。“双音笛”能够吹奏功。之后,口笛基本定型为二孔和成七个转调,两支相差半音的七孔复调、和声,能够吹奏具有主、副五孔两种。笛,便可具备十二平均律各调。题层次并兼及旋律与伴奏的乐曲。1972年,应有勤先生研制了70年代末,辽宁省歌舞团马铭1983年,韩义先生发明了双膜十一孔加键笛,由六个指孔和五个心先生研制了十孔加键笛,由七个孔竹笛,解决了单支竹笛中各音的键孔构成。他研制的十一孔加键笛指孔和三个

6、键孔构成。七孔三键笛清脆明亮度不够统一的问题,他将其特点在于十二个调和半音阶的快较原六孔笛音程关系更准确,演奏开双膜孔办法在传统六孔笛和十一速上下进行都能演奏,他把既保持变化音和转调更方便。并开发出12孔笛上运用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风格又保证音准的加键笛扩大到七个调的指法,扩大了笛子的演奏技1984年,蔡敬民先生与乐器制个调,音域扩大到两组半。术领域。作专家沈玉清师傅经过不断改进,1972年11月,四川音乐学院同期,马铭心先生还研制了八设计完成了84型新竹笛。在指法便王其书先生试制了木管十五孔加键孔两键G调大笛。既保留了民族传利、音准完好、音色优美等诸方面笛,由七个指孔和八个键孔构成。统技巧

7、与风格,又使音域扩大,并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其音域扩展近三个八度,转调也比且其指法简便,易于普及。同年,上海民族乐团孔庆宝较方便,并基本上保留了笛子的原1980年,韩义先生研制了加先生研制了子母笛,它是由运用于有特色。设附件装置的十一孔笛。这种笛子大型民族乐队中的小膜笛(三孔为1973年底,谢瑞云先生试制了转调方便、音色多样,可以适用首C)加上一支微型拉笛构成的。其定音二节套管变调笛。谢先生指出调、固定调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