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

ID:34437455

大小:2.79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06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_第1页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_第2页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_第3页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_第4页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H31学校单位代码:10446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AContrastiveStudyofEnglishandChineseTasteMetaphors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研究生姓名:张相恒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英汉对比与翻译导师姓名、职称:卢卫中教授论文完成时间:2013年4月AContrastiveStudyBetweenEnglishandChineseTasteMetaphorsAThesisPresentedtotheSchoolofEastLanguagesandTranslationStudiesQufuNormalUniversityInPartialFul

2、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rtsByZhangXianghengUndertheSupervisionofProfessorLuWeizhongApril2013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

3、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英汉味觉隐喻对比分析》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摘要学界对隐喻的研究可以追

4、溯到两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但是,语言学家对隐喻的研究最初主要把隐喻当作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从修辞角度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后,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开始成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话题。认知语言学强调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我们对抽象范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Ungerer&Schmid1996:114)。人类赖以生存的许多概念系统以及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本质上都是隐喻的(LakoffandJohnson1980:3)。目前国内外认知语言学领域对具体的隐喻现象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对味觉隐喻的研究仍然较少

5、,对英汉味觉隐喻进行系统对比还有待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味觉活动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与味觉相关的隐喻也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手段之一。基于这一背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英汉味觉隐喻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对英汉味觉隐喻进行系统对比,系统考察了味觉行为及其功能、味觉器官以及味觉效果词等语料。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味觉隐喻化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并着重研究分析味觉隐喻在英汉语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味觉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认知共性远大于差异性。原因在于人类认知模式的相似性和人们共同的身体体验,这种模式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印证了Lakoff等关于隐喻

6、具有体验性的观点。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等原因在具体映射过程中又表现出某些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源域相同,目标域有异;目标域相同,源域有异。本研究从认知与文化角度对上述异同的原因进行了解释。通过对味觉隐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当代隐喻研究中概念隐喻的存在。本文支持隐喻的认知语言学观点,并证实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认知共性及文化差异性。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隐喻系统怎样对味觉范畴进行隐喻化,弥补了味觉隐喻领域研究的不足,对于更好更准确的翻译及促进文化交流都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英汉味觉隐喻;认知;共性;差异;文化iAbstractTheearlieststudyofmetaphorcanbetr

7、acedbacktoAristotle’stimes.Duringthatperiod,metaphorwasregardedasafigureofspeech,whichwasusedasornamentaldevicesinrhetoricalstyle.In1980,thepublicationofMetaphorsWeLiveBy,writtenbyLakoffandJohnson,ma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