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

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

ID:34437606

大小:37.6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6

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_第1页
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_第2页
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_第3页
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_第4页
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傅佩荣:--在台湾"总统府"纪念孔子诞辰典礼上的演讲  今天是孔子诞辰2560年的纪念日。缅怀至圣先师,最具体的方法是"温故而知新",认清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进而身体力行,努力实践他的教导,尽到承先启后的责任。这不仅是个人的身心安顿所需,也是社会稳定发展、文化赓续创新的契机所在。  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学说"究竟"有何主张?它对现代人还有指导作用吗?首先,它在历史上的际遇十分复

2、杂,从西汉董仲舒倡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与利用,扮演安定社会的主导思想。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可以用"阳儒阴法"一词来描述,表面打着儒家的招牌,里面采取法家的手段,等到国家陷入困境,就把责任推给了儒家。在这种情况下,儒家的诠释,为了配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闭的教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于是,一般人对儒家的刻板印象成为:重视群体和谐而忽略个体差异,讲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诚坦荡,最后沦为不讲道理的三纲五常,与不分黑白的酱缸文化。像这样的儒家难免让人望而生畏生厌。但是,这是儒家的真正内涵吗?这是孔子立说的原始精神吗

3、?答案显然并非如此。  其次,现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导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大趋势下,变得既丰富又复杂。我们身处其中,容易觉得忙碌、盲目而茫然。许多学者以"后现代主义"一词为其标签,意思是:没有任何观点可以免于受质疑及被否定,由此形成价值中立或"只问事实不问价值"的现象。这种接近虚无主义的废墟状态,正是人类心灵的最大挑战。针对这种处境,孔子思想能够提出什么解药?如果经由适当研究,发现儒家学说可以救治人类的时代之疾,那将不但是我们中国人的幸运,也是全人类的幸运。  本文将依序探讨以下三个主题:一、孔子在重视群体和谐时,并未忽略个体的主体价值;若是不谈

4、行动者的主体,人生又如何可能建构真善美圣等价值呢?二、相对于西方(以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这三大一神教为代表)所揭示之人类普遍具有"罪恶感",儒家所侧重的是人类应该有其"羞耻感"。这两种观点反映的都是人性不完美,因而需要进行修炼,那么今日又该怎么做呢?三、儒家显示深刻的"悦乐精神",对人生充满向往,要以个人力量承担造福众生的责任,这其中所涉及的人性论是值得深究的。孔子的言行在上述三个主题都有精准的见解与示范。个体与群体  孔子主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认为实践人生理想的主动力量在于人。他心目中的人是不分阶级、族群与贫富差异的,所以在得

5、悉家中马厩失火时,他的当下反应是"曰:伤人乎?不问马"。因此推崇孔子为人文主义者,说他具有深刻的人道情怀,乃是合宜的判断。  问题在于:孔子所谓的"人",一般都被认定侧重于群体,这是正确的观察吗?譬如他的核心观念是"仁",而"仁"字"从人从二",自然不离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分辨:孔子是否注意到道德行为的主体是个人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方面,孔子对人的期许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己"显然是指个体而言,君子与学者应该有此自觉。另一方面,平凡百姓也有其自我要珍惜,最典型的话语是:"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百姓心中打定了主意,谁都无法再去左右他。在道德修行上更是如此,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要进要止,全在于"吾"自己的选择。  为何需要强调个体呢?因为不论群体如何相处,道德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个人,并且是真诚的个人。像"巧言令色,鲜矣仁"一语,不是暗示我们行仁的条件是真诚吗?有真诚才有动力,也才能从事道德实践,所以孔子会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若不真诚,又如何可能"欲"仁?同时这个"我"自然是就个体而言的。  《论语》中最受误解的章节之一,是"颜渊问仁

7、。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这一段。关于"克己复礼",许多学者的理解是"克制(或约束)自己的欲望,去实践礼仪的规范"。但是读完本段全文,会发现孔子所说的更可能是"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仪的规范",因为他接着谈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己"是主动,"由人"是被动;若要走上人生正途(仁),就必须"化被动为主动",经过个体的自觉与自动,真诚而愿意"复礼"(实践礼仪的规范)。  这种真诚而主动的个体将会表现让人惊讶赞叹的力量,在《孟子》书中有一段话,就是谈到三种勇敢时,最高层次的示范是底下这句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

8、往矣!"通常我们会因为这句话出于《孟子》而以为是孟子之语。事实上,那是孟子引述曾子所转述的孔子之语。我若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理屈,那么就算面对平凡百姓,我不觉得害怕吗?然后,反省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