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

ID:34447621

大小:235.9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_第1页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_第2页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_第3页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_第4页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99年9月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eptember1999第23卷第5期JournalofAnhu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l.23No.5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初探陈爱娟(滁州师专政史系滁州239012)摘要: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是在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明朝思想文化登峰造极的专制统治背景下产生的,市民文化反对蒙昧主义、禁欲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世俗生活;市民文化没有建立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但它打破偶像崇拜,肯定人的欲望和私欲的合理性,对理学的冲

2、击作用不可低估。关键词:明中后期;市民学者;市民文化分类号:G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1999)05-0079-06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尤其是江南、东南沿海一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出现,市民群众成为活跃的新生力量,反映他们意志的思想,结合从封建正统文化分裂出来的叛逆者的异端邪说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执着于现实人生的市民文化,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文化,展现出一种活泼泼、火辣辣的生命力。如何认识这种别开生面的市民文化?如何从宏观的历史文化的角度,

3、把市民文化放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总背景下去分析它的特点,估量它的地位、作用,进而从明代市民文化的反思中寻求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本文拟就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化兴起的背景、特点及历史地位略作探索。一16世纪中期的明朝,商品生产获得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频繁。张翰在他的!松窗梦语∀中描述当时商贾贩夫趋利欲,如众流赴壑,来往相续,日夜不休,追逐锱铢之利致富的情状说:财利之于人,甚矣哉##虽敝精劳形,日夜驰骛,犹自以为不足也。正是由于这些人追逐利润的活动,才有福之绸丝,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廷之铁,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

4、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江西景德镇之陶瓷更%是自燕云以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不至。商贾流通贸易的较高程度发展,无疑&带动了城市的繁华,北京城隍庙集市,由庙东直摆到刑部街上来卖。杭州自犬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无一家不买卖者。万历年间的临清城,布店就有73家,缎庄有33家。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量增加和市场的扩大,促使了新兴市镇的崛起,在一些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地带,逐渐形成商业集镇,长江三角洲最具典型。!吴江县志∀记载:绫∋罗纱绸出盛泽镇,奔走衣被遍天下,富商

5、大贾数千里挟万金而来,摩肩连袂。成弘年间的黎里镇,已成为居民千百家,百货并集,无异城市的巨镇,以后居民更二三倍焉,还在收稿日期:1999-05-12作者简介:陈爱娟(1964-),女,安徽天长市人,滁州师专政史系讲师.79()发展。这就是日本学者寺田隆信所称之的都市化运动。中明以后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城市的繁荣,尤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大量破产农民和逃户成为城市移户。据明人何良俊分析,至16世纪末,吃商品∗粮而不种田的人口已达到60-70%左右。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嬗变,过

6、去遭受鄙视的商人地位提高了,逐本营利成为风气,商人的奢侈浪费生活,造成社会上的繁荣现象,封建礼法秩序开始受到冲击。同时,经济结构的变化还引起人们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开始注意尘世利益,关怀现世人生,并要求人性解放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将强劲的活力输入社会肌体,一股不安分守己和别开生面的新鲜文化+++市民文化的潮流涌动于传统文化的结构之中。明代自太祖始即尊崇程朱,至明成祖又令用程朱解释的四书五经作为钦定的教科书,科举考试也以此命题和作标准答案。天下士子欲求显达,无不追踪程朱足迹,熟记朱熹对四书的阐释,

7、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作为官方统治工具的程朱理学把圣人抬到高不可及的地位,偶像崇拜登峰造极,不但人们的言论与圣贤相左会被当作非圣之法,就连演戏扮演他们的形象,也被当作亵渎圣贤的行为,要治以重罪的。那些被称为醇儒、名儒的理学家都是一−.禀宋人成说,恪守宋人矩雉。至明中叶后,理学蒙昧主义已经完全成了圣贤偶像的奴隶、儒家书本的奴隶。理学还极力宣扬禁欲主义,把人欲看作天理的对立物。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赤裸裸地鼓吹僧侣主义、禁欲主义,用纲常名教压抑人们正当的生活要求。面对这种情势,市民阶

8、层要满足物质、精神需求,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冲破理学专制的罗网,基于这种需要,王守仁的心学勃然兴起。王守仁心学主旨是心即理说和致良知说。心学的终极目标与理学可以说大同小异,殊途同归。然而王学强调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有良知,他说:个个心有仲尼人人有个作圣之路,这就带有某种反传统和人性觉醒的意味,为后来市民学者更猛烈地冲击理学打开了一个缺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