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

ID:34448482

大小:185.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_第4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卷第四期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12月Vol.8,No.4JOURNALOFANHUIELECTRICPOWERUNIVERSITYFORSTAFFDecember200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汤家玉(国防大学,北京100091)[摘要]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人们在反思自身认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属于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它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合法性,是统治阶级指导、动员、调控、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活动的思想工具。马克思批

2、判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揭露了一切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238(2003)04-0001-06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在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

3、供了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它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它属于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意识形态理论并非是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一切旧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我们

4、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之前,有必要探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渊源。(一)人们对意识的反思所谓意识,就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正确、先进的意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错误、落后的意识会阻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当然力求获得正确的意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活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根本上说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常识。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提出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为意识形态思想的产生准备了必要

5、的思想基础。1、柏拉图的“洞穴”说柏拉图在其传世之作《理想国》中假设了这样一个情节:把几个人囚禁在一个洞穴中,这几个囚徒从未走出过洞穴,他们只能背对着洞口,从他们背后发出火光,除了火光映在他们前面石壁上的阴影,他们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他们把火光的阴影当成了火光本身。这就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念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感觉。人们又如何断定自己观念的正确与错误呢?后人不断地思索着这个问题,解答着这个问题。这就推动了意识形态学说的产生。2、培根的“四假相说”①一般认为,意识形态概念直接萌芽于培根的“假相说”,如毛寿龙在其专著《政治

6、社会学》中就持这种观点。培根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名言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但是,只有真实、可靠的知识才有这样的作用,问题是,我们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吗?他认为,有四种“假相”妨碍了我们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第一种“假相”是“种族假相”,它存在于人类的天性之中,表现为人们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而不是事物本身作为判断事物标准的倾向,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对事物不正确的认识,由此得来的知识就不是真实可靠的。第二种“假相”是“洞穴假相”。人们认识事物时,总是受一定的精神状态支配,每个人的经历

7、、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各不相同,这就给人们的精神状态造成一定的局限性。人们了解外部世界时,由于受到这种精神状态局限性的影响,很难了解外部世界的真实状况,犹如置身于洞穴之中观察洞外情况,洞穴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世界。这多少有些类似于中国的成语“井底之蛙”。收稿日期:2003-05-09作者简介:汤家玉(1967-),男,安徽繁昌人,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四队,博士研究生。①毛寿龙著,《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1·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第八卷第四期第三种“假相”是“市场假相”。人

8、们认识世界、交流思想是通过语言进行的,但是,语言的含义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语言会有不同的理解。人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选择恰当的语言,准确地理解语言的含义。知识又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由此看来,语言化的知识也存在着不确定的情况。第四种“假相”是“剧场假相”。各种传统观念、思想、理论无时无刻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