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ID:34448654

大小:1.8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3-06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乎论誊作者签名:可尹旧认Ik1,月w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湖北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

2、全部或部份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留学位论文;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或湖北省有关部门的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同意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人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互垫k’年nV泊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工II英文缩略词表⋯⋯⋯⋯⋯⋯⋯

3、⋯⋯⋯⋯⋯⋯⋯⋯⋯⋯⋯⋯⋯⋯⋯VI前言⋯⋯⋯⋯⋯⋯⋯⋯⋯⋯⋯⋯⋯⋯⋯⋯⋯⋯⋯⋯⋯⋯⋯⋯⋯l正文⋯⋯⋯⋯⋯⋯⋯⋯⋯⋯⋯⋯⋯⋯⋯⋯⋯⋯⋯⋯⋯⋯⋯⋯⋯31研究对象⋯⋯⋯⋯⋯⋯⋯⋯⋯⋯⋯⋯⋯⋯⋯⋯⋯⋯⋯⋯⋯⋯⋯31.1病例来源⋯⋯⋯⋯⋯⋯⋯⋯⋯⋯⋯⋯⋯⋯⋯⋯⋯⋯⋯⋯⋯⋯⋯31.2诊断标准⋯⋯⋯⋯⋯⋯⋯⋯⋯⋯⋯⋯⋯⋯⋯⋯⋯⋯⋯⋯⋯⋯⋯51.3纳入标准⋯⋯⋯⋯⋯⋯⋯⋯⋯⋯⋯⋯⋯⋯⋯⋯⋯⋯⋯⋯⋯⋯⋯51.4排除标准⋯⋯⋯⋯⋯⋯⋯⋯⋯⋯⋯⋯⋯⋯⋯⋯⋯⋯⋯⋯⋯⋯⋯51.5剔除标准⋯⋯⋯⋯⋯⋯⋯⋯⋯⋯⋯⋯⋯⋯⋯⋯⋯⋯⋯⋯⋯⋯⋯52终点事件的定义⋯⋯⋯⋯⋯⋯⋯⋯⋯⋯⋯⋯⋯⋯⋯⋯⋯

4、⋯⋯⋯⋯63治疗方法及目标⋯⋯⋯⋯⋯⋯⋯⋯⋯⋯⋯⋯⋯⋯⋯⋯⋯‘j⋯⋯⋯’64观察项目⋯⋯⋯⋯⋯⋯⋯⋯⋯⋯⋯⋯⋯⋯⋯⋯⋯⋯⋯⋯⋯⋯⋯⋯75统计学方法⋯⋯⋯⋯⋯⋯⋯⋯⋯·⋯⋯⋯⋯⋯⋯⋯⋯⋯⋯⋯⋯⋯一7结果⋯⋯⋯⋯⋯⋯⋯⋯⋯⋯⋯⋯⋯⋯⋯⋯⋯⋯⋯⋯⋯⋯⋯⋯⋯⋯9讨论⋯⋯⋯⋯⋯⋯⋯⋯⋯⋯⋯⋯⋯⋯⋯⋯⋯⋯⋯⋯⋯⋯⋯⋯⋯⋯13结语⋯⋯⋯⋯⋯⋯⋯⋯⋯⋯⋯⋯⋯⋯⋯⋯⋯⋯⋯⋯⋯⋯⋯⋯⋯⋯21参考文献⋯⋯⋯⋯⋯⋯⋯⋯⋯⋯⋯⋯⋯⋯⋯⋯⋯⋯⋯⋯⋯⋯⋯⋯22附录⋯⋯⋯⋯⋯⋯⋯⋯⋯⋯⋯⋯⋯⋯⋯⋯⋯⋯⋯⋯⋯⋯⋯⋯⋯⋯31致谢⋯⋯⋯⋯⋯⋯⋯⋯⋯⋯⋯⋯⋯⋯⋯⋯⋯⋯⋯⋯⋯⋯⋯⋯⋯⋯43中文摘要目

5、的:通过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renalfunction,RRF)的变化,分析影响其下降的相关因素。方法:1.选取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新入腹膜透析患者84例纳入研究。2.由两名中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四诊辨证,分析其中医证型本证分布情况。3.一级终点事件定义为连续二次尿量≤i00ml/24h。4.将发生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腹透患者分为2组;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其中包括:体重指数(BMI)、腹透方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超滤量、腹膜炎发生次数

6、、血浆白蛋白、收缩压、24h尿量、24h尿蛋白、C反应蛋白(CRP)、是否患有糖尿病及是否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心功能分级、水钠潴留情况、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D/Pcreatinine(0h、2h、4h透析液校正肌酐值/血肌酐)、血脂、血肌酐、血钠、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分析其与RRF下降的关系。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7、1月,发生终点事件的人数为20例,占23.8%,终点事件发生的平均时间为10.5±2.0月。2.患者本证分布以脾肾气虚为主,其次为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按比例依次为,脾肾气虚36例(42.9%),气阴两虚17例(20.2%),肝肾阴虚16例(19.096),脾肾阳虚13例(15.596),阴阳两虚2例(2.4%)。两组在阴阳两虚的分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的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3.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相比,已发生终点事件组的患者有较高的超滤量、较高的收缩压、较差的心功能、较重的水钠潴留情况、

8、较高的腹膜炎发生次数、较低的KT/V、较少的CAP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