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

ID:34450955

大小:4.39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_第1页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_第2页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_第3页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_第4页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SHANGHAILAND&RESOURCES上海国土资源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微地貌特征及其海床侵蚀指示意义赵宝成(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摘 要:旁侧声纳图像和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清晰地揭示了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4种微地貌形态,分别为冲沟、凹坑、沙波、光滑海底。金山深槽内海底扰动、切割十分强烈,微地貌以冲沟、凹坑为主,局部成沙波片发育。深槽外缘的水下平地微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光滑海底和冲沟交替出现,局部也有沙波分布。旁侧声纳图像和底质综合分析表明杭州湾北岸水下地貌面貌是水动力和泥沙来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冲沟、凹坑和沙

2、波代表的水流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指示了强劲的潮流对海床的侵蚀和改造;另一方面,由于底流水动力较强、底质沉积物粒径较细,冲沟得以普遍发育,而沙波仅在局部的砂质海床中出现。水下岸坡微地貌分布显示了海床侵蚀与地貌格局和水深条件密切相关,表现为主槽内冲刷和改造后再沉积作用较强,主槽外缘的水下平地冲刷作用明显变弱,出现弱能条件下的光滑海底;水下平地中,浅水区冲沟较为发育,深水区则以光滑海底为主。总体而言,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侵蚀性微地貌广泛分布,海床处于侵蚀状态。关键词:杭州湾北岸;水下岸坡;金山深槽;水下微地貌;海床侵蚀中图分类号:P73

3、7.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29(2011)03-0027-08对于杭州湾水下岸坡近期的冲淤情况还未有过报道,0引言尤其是金山深水槽对周边水域海床稳定性的影响更需河口—海岸地区的淤积和侵蚀是国际上流域—海要动态地进行观测。岸相互作用研究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海岸带管理微地貌(micro-relief)是指规模比较微小的地面临的重要地质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沿海地区资源形,通过微地貌的观测可以进一步揭示宏观地形的形[1~7][18]开发和工程安全。近年来,由于长江入海泥沙锐成过程。水下微地貌是研究海岸带动力地貌过

4、程的[8,9]减,长江三角洲前缘处于从淤涨向侵蚀的转变期,常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流场水动力和泥沙条[19,20]长江口海岸带近期冲淤监测和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件的变化。水下微地貌形态的变化一般会伴随着研究表明河口边滩、浅滩以及海床沙波的近期演化水下地形的改变,已被广泛的用来探讨水下岸坡、海[10~16][21~25]均响应了流域来沙的减少。与长江口毗邻的杭州床的稳定性。总结长江口海岸带冲淤研究成果,湾,其内分布了大量的重大涉海工程,由于湾内泥沙结合水深测量、浅地层剖面和旁侧声纳扫描图像已被[15]来源受长江口泥沙输运的影响,

5、减沙背景下的岸带广泛地应用于揭示水下微地貌形态和微地貌参数(例和海床冲淤变化同样应予足够重视。茅志昌等研究显如文献[19,26])。示近年来由于南汇边滩促淤圈围及长江来沙量减少,本文利用2010年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在金山深[17]杭州湾北岸岸滩冲刷带发生了向西的移动。目前,槽及周边水域开展的地球物理和底质调查成果,报道水下地貌形态,初步分析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收稿日期:2011-06-27修订日期:2011-08-15分析海床冲淤规律,探讨水下微地貌对海床稳定性的作者简介:赵宝成(1981-),男,博士,主要从事长江指示意义

6、,为金山深槽及周围海域工程安全评价提供河口第四纪地质与海岸带调查研究.地质环境条件依据和评价指标参考。电子邮箱:bczhao_1981@126.com联系电话:021-56618043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研究区概况(09231203300);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011019)杭州湾属强潮海湾,形态上明显地表现为典型的2011年第32卷第3期27上海国土资源SHANGHAILAND&RESOURCES漏斗状,湾内宽度由澉浦向东不断加宽,南汇嘴到镇泥沙北进南出的特征,导致北岸以侵蚀为主,南岸以[27

7、]海一线,湾口宽达100.6km(图1A)。杭州湾流场淤积为主(图1A)。尤其是近几年来,长江入海泥沙[17]以M2分潮流占优势,基本呈东西向往复流动。其中嵊减少,杭州湾北岸侵蚀进一步加强。泗以北的能流一部分进入北岸,由于受地形制约,大在长江口泥沙扩散、湾内动力条件共同作用下,部分在大金山与王盘山之间的水域聚集,然后转向西杭州湾底质以细颗粒沉积物为主,以粉沙和泥质粉沙[28]南,并且能流输移方向与涨潮流一致(图1A)。经分布范围最广。只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水下地形和水流大小金山之间水道约束增能的较强潮流,沿着第四系的显著变化,而导致沉

8、积物类型的变化,其中在杭州的地层断错破碎带长期冲刷,形成了金山深槽,深槽湾北部金山—乍浦海域,由于强烈的潮流冲刷,沉积坡折线外缘为潮滩和水下堆积平地,坡折线以内的洼物组成较粗,以细砂—粗粉砂为主(图1B)。在金[29,30]地中有沙波、冲沟分布(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