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

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

ID:34454532

大小:282.7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6

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_第1页
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_第2页
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_第3页
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_第4页
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0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验设计与分析第四章(46)可靠性试验设计与分析§4.6加速寿命试验(AcceleratedLifeTesting)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可靠性、长寿命的产品愈来愈多,前面讲的截尾寿命试验也0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如,不少电子元器件寿命很长,在正常工作温度40C下,寿命可达数百万小时以上,若取1000个这种元件可能只有1~2个失效,甚至没失效的情况。假如我们00把温度提高到60C,甚至80C,只要失效机理不变,仅环境更恶劣一些,则失效数会增加,这种超过正常应力下的寿命试验称为加速寿命试验。加速寿命试验的

2、目的:用加强应力的办法,加快产品故障,缩短试验时间,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预测出产品在正常应力作用下的寿命特征。其基本原则是失效机理不变。一.加速寿命试验的类型(1).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简称恒加试验)试验之前,先选一组加速应力水平,如ss,,......,s,它们都是高于正常应力水平s,12k0一般取sss<<<⋅⋅⋅⋅⋅⋅

3、命试验组成,为了缩短寿命试验,特别是低应力水平下的寿命试验采用截尾试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加速寿命试验缩短试验时间地优点。(2).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简称步加试验)它也选定一组加速应力水平s<<

4、退出试验,若没有1失效,将进入s应力下的试验,如此下去,一个样品可能会遭遇若干个加速应力水平的考21试验设计与分析验。而在恒加试验中,一个样品自始至终都在同一个应力水平下试验,相比之下,步加试验可使样品失效更快一些,这是步加试验的优点之一,步加试验的另一优点可以减少参试样品的个数,与恒加试验相比的缺点:可靠性特征量估计不如恒加试验下的估计准确(有时可安排二组平行进行步加试验,以次来增加失效个数,提高估计精度)。(3).序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简称序加试验)它与步加试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它们施加的

5、加速应力水平将随时间连续增加。图4.34最简单是直线上升,如上图:特点:应力变化快,失效也来得快。实施序加试验需要有专门的控制应力水平变化的设备和跟踪产品失效的记录设备,否则难以实现序加试验。上述三种加速寿命试验我国都有应用,都有一批成功的实例,但以恒加速试验实例为多,这是因为恒加速试验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处理技术也成熟,尽管它所需试验时间不是最短,但仍比一般寿命试验成倍地缩短试验时间,故常被实际采用,我国对恒加试验还制定了国家标准GB2689.1~4。2试验设计与分析(4).变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将一定

6、数量的试件在任意变动的应力载荷谱下做寿命试验。如循环应力试验和随机应力如电气中对绝缘体施加或低或高的周期变化电压(如图4-35),又如飞机部件、桥梁部件都经受随机变化的风力冲击,风力是随机变化。目前尚缺少这种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故常在一定的约束下,近似地看作恒加速试验处理。二.故障模型1.寿命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加速寿命试验的基本思想是利用高应力水平下的寿命特征去外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寿命特征,实现这个基本思想的关键在于建立寿命与应力水平之间关系,借用这个关系才能实现外推。众多实验证明,总体看,低应力下寿

7、命高于高应力下的寿命,也有可能少数例外。所以着眼于个别产品的寿命似乎很难建立寿命与应力关系,但若我们着眼于每个应力水平下寿命数据的总体特征(如中位寿命、平均寿命、特征寿命,有时也用10%分位寿命、90%分位寿命等),则在寿命曲线上可以画出一条光滑曲线,可以表明,中位寿命(或平均寿命)是应力水平的递减函数。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寿命特征(如中位寿命、平均寿命等总体特征)与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加速模型,又称加速方程。3试验设计与分析寿命特征与应力之间关系常是非线性的曲线,假如我们经适当变换,如对

8、数变换、倒数变换,就有可能变成直线,直线不仅容易拟合,而且方便外推。2、加速模型(1)故障模式加速寿命的前提必须是不改变产品的故障机理,否则用一种故障机理的数据去测量另一种故障机理的可靠性寿命特征是不合理的,因此在研究产品故障时经常要区分故障物理、故障模式、故障机理这几种概念。故障物理:简单说,从原子和分子自由度出发,来解释产品故障现象,是故障分析的基础。故障模式:产品故障时可观察到的外部现象。如断线、短路、裂纹、退化、泄漏等现象,即使是故障机理不明,但产品的故障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