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

ID:3446424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6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_第1页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_第2页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_第3页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_第4页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松江黄忠杰晋朝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的文化(简称“二陆”文化),从遥远的晋朝小昆山起步,走过了一千多年的漫长路程,一直连通着松江文化,乃至上海文化。沿“二陆”文化之路是古代小昆山人率先铸就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辉煌。在这条源远流长的文化走廊里,有一段厚重而精彩的路程,我称作为“二陆”文化之路。“二陆”文化之路,是一条远古时代的文化之路。历经一千多年,那时他们和众多的小昆山人一起,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开垦了这片热地,一齐书写了这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他们最早从青少年时读书、生活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晋朝(280年)陆机、陆云回到小昆山,开

2、始人生的艰难旅程,“屏居读书十载”。并以自己的方式和才华展示了他们的文韬武略,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从晋朝起,“二陆”文化千秋播扬,研究“二陆”文化遍布许多地方。这些文化研究成果,不仅分布范围广、种类多、内容丰富,有的甚至具有唯一性。“二陆”文化是一个多彩而深厚的文化课题。在松江文化史上,“二陆”文化贯通整个古代松江文化,历史渊源广远,文化传播,历史背景,以及延续和发展的脉络都很深远。它在松江文化史中独具风格。这在松江文化史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此,小昆山“二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借助于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前人和时贤的佳作,以及考古研究成果等,着

3、重展示“二陆”文化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成果、重要事件及精神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二陆”文化爱好者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也能为研究“二陆”文化的学者们提供一些信息或线索,以致共同努力,为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出贡献。一、历史溯源 西晋陆机(261-303年),字士衡,文学家、书法家;陆云(262~303年),字士龙,文学家。吴郡人,青少年时读书、生活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出身望族。他的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亲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晋朝(280年)陆机、陆云回到小昆山,开始人生的“屏居读书十载”。陆机主要成就:文学经典:《文赋》;书法名

4、帖:《平复帖》。陆机著诗、赋、杂文二百余篇,集十四卷。善行书、草书,惜为文名所掩。传世墨迹有章草《平复帖》、行书《望想帖》。、陆云主要作品:《陆云集》12卷。二、经典集萃(一)陆机的《平复帖》一、《平复帖》简介《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作,用牙色纸本,因内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初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真迹,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平复帖》上有字9行,全帖只有85个字。《平复帖》纸高7寸5分,阔6寸,纸色邃古,有纹隐起,像琴上的断纹。字体在章草和今草之间,是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帖上有宋徽宗赵佶瘦

5、金题签,钤下双龙圆玺,前后钤“宣和”、“政和”印玺。《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冠以最崇高的地位,具有“故宫国宝第一号”、“现存第一祖贴”、“中华第一帖”、“墨皇”、等尊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二、《平复帖》的价值《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珍稀性和独特性。它在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平复帖》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书体的演变,大约经过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楷书与今草处并列地位)、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章草到今草的转变,曾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陆机的这篇墨迹有幸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二)陆机《文赋》的思想

6、内容归结为七论文学创作:一论创作动机和目的(《文赋》的序言)二论创作准备和基础三论构思和想象四论形式与内容五论创作乐趣六论风格和体裁七论创作技巧三、“二陆”精神概括为四种精神:(一)陆机的人生之路与文学之路,完美地展现了他的人生精神和文学精神。  (二)陆机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体现了他的服膺儒术,著书立言的人格精神。(三)陆机是集抒情精神、艺术精神于一体的自觉审美的文学家。(四)陆机在文学、书法上的创新精神。四、千秋播扬晋朝时期:曾有学者将陆机比作美玉,有“玉出昆岗”之说,晋朝把陆机誉为“太康至尊”。南朝时期:梁武帝时期《千字文》有记:“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唐朝时期:唐

7、太宗李世民以天子之尊,为“二陆”亲撰文云:“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已。”此文句对陆机的《平复帖》极大地尊崇与褒扬。唐朝时期:诗人杜甫《醉歌行》中云:“陆机二十作《文赋》。宋朝时期:宋徽宗把“平复帖”收进宋堂内府,他曾亲自用泥金题写了瘦金书:“晋陆机平复帖”。宋朝时期:宋朝宰相王安石,为“陆机”留下诗句:“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宋代时期:文化大师苏东坡曾登临读书台,并在读书台的石壁上欣然题写了“夕阳在山”子瞻。可见,苏东坡对陆机的成就很崇拜。明代时期: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称赞《平复帖》为“其书极似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